B02:观点/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设计之都的维度
陈珍媛
  ◆ 陈珍媛

  全球语言监测机构(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对全球城市时尚竞争力的排名,为评价城市设计创意的竞争力提供了思路。不过,时尚只是设计和创意之中的一个领域,因此,观察一个城市在设计创意方面的实力和潜力,还需要从更复杂的维度进行全面俯览。

  在参观了上海超算中心、艺术、汽车、建筑、时尚产业等整体发展后,全球语言监测机构的创始人、CEO保罗·帕亚克(PaulPayack)发现,这座城市于他还有很多未了解。保罗说:“上海在很多领域都有长足的优势,但上海需要进一步明确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展示给全世界,这就需要对上海进行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后获得。”

  事实上,正如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专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所言。“和时尚之都相比,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评价排名,需要建立维度更复杂的数据模型。”科技是生产力,在未来,创意设计也是生产力。在当下全球城市转型的浪潮中,不少大城市的有识之士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创意设计。不转型就可能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之中,这座城市的竞争力、活力,以及对各方人才吸引力会逐渐削弱。

  在这种情况之下,“设计之都”之间的竞争,变得逐渐白热化。韩国首尔、芬兰赫尔辛基等,被评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都在利用自身的文化积累、城市文脉、创意人才大力挖掘城市设计创意的潜力。四年前,上海继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之后,成为第七个摘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桂冠的城市。同样,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对未来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规划。

  他山之石的启示

  从哪些维度去构建设计之都?我们可以先说说几个在创意设计方面转型目前颇有成效的城市作为借鉴。被指定为2010年“世界设计之都”的首尔,在文化背景和历史上和中国的城市更加相似,相较于西方都市,它的转型对上海有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二战后的40年时间里,首尔一直被定位为工业城市。虽然经济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但是空气和水质污染,以及城市建设冰冷、僵硬,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就在被评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四年之前,新上任的市长吴世勋启动了“设计首尔计划”,从环境、生活、文化、通讯和经济五方面入手,先后上马的114项政府工程,在短短数年时间里让首尔一跃从工业重镇蜕变为“设计之都”。其实,首尔政府所做的事情,主要围绕着扩大了城市绿地指数,净化空气、水、保护首尔的历史遗产,把工业设计提高到政府管理层面几个方面进行。在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物、公共设施、公共视觉媒体、室外广告、城市夜景等每个方面,政府都制定了纲领。对于每一个类别的设计,他们还制定了10个设计原则以及首尔的字体、首尔的颜色和首尔的符号。为了改善市中心的交通出行和空气状况,政府事无巨细地设计车道、道路系统极其辅助系统。他们举办的首尔设计节让普通市民参与到设计之都的行动中,最终,让市民意识到了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设计之都建设方面,芬兰的赫尔辛基走的是一条“平民路线”。2012年,国际工业协会在赫尔辛基当选“世界设计之都”的理由中写道,“几十年来,设计和创意在推动赫尔辛基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赫尔辛基一直致力于通过设计创新,解决其居民的需求。” 赫尔辛基有25条街道散布着大大小小二百多种设计品店,“Iittala”、“Marimekko”等芬兰品牌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不过,其中,哪怕是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作品,都是普通市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得起的。著名的海滨“市集广场”则是一个另“草根”设计品的集散地。每天清晨,从芬兰各地前来的民间手工艺人汇集于此,兜售手工制作的画框、玩偶、服饰,价格从几欧元到上百欧元不等。2011年,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零增长时,凭借设计创意为引擎的芬兰,GDP的增长率为2.8%。

  依托“设计”、“创意”重塑“国家形象”,在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作为第一批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的柏林,是一个优秀设计师和优秀产品辈出的城市。民众都对“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引以为豪,柏林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后,将“包豪斯”所提倡的手脑并用的手工活传统,更彻底的贯彻到了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早在1997年,英国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前首相布莱尔亲自充当形象大使,在海外进行“创意英国”宣传活动。法国政府则着力在全球建立“法国文化中心”,在91个国家推广法国的时尚和设计。

  更完整的构想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所长,按照贺寿昌的说法,在基于大数据层面,可以考虑以“城市”、“市民”、“产业、设计师”三个要素为纵轴。以“建筑、城规设计”、“工业设计”、“基于互联网的创意产业”、“时尚设计”等要素为横轴,建立一个设计之都的竞争力数据分析模型。

  这是一个在参考各个“设计之都”的建设经验之后,经过归纳、分析、总结、概念之后,为上海量身定制的建设维度。而上海的确已经围绕着这种建设模型,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从这座城市中的石库门、外滩万国建筑,到如今的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都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织碰撞的结果。先进的设计理念,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作为曾经的工业城市,上海在市中心地带留下了众多老厂房。10多年来,根据上海的城市气质和发展趋势,其中的300多个老厂房和厂区被改造成了创业产业园区。

  保罗表示:“上海从经济中心到工业中心又转为具有创意设计等依托的经济中心,这具有全球独一无二性,这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机会。”

  作为经济繁荣的大都市,上海对设计师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四年之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0万,目前已经增长为138万。不过,和纽约、旧金山创意设计从业者高达45%的比例相比,上海相关从业人员仅有13%,潜力还未完全被挖掘。

  此外,作为“设计之都”的推动者,贺寿昌尤其重视“市民”这一维度。他说:“设计的本质是设计生活,今天要定义“设计”,需将生活设计与专业设计结合在一起来思考,设计不能仅仅为产品服务,仅仅为产品服务的制造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从柏林、首尔、赫尔辛基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来看,全体市民的设计意识、消费设计的意识,以及参与设计的意识,在建筑“设计之都”方面尤为关键。这一个维度上,虽然上海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还远没有达到“全民设计”的程度。前任《家居廊》杂志主编的严宓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举例。“我们在上海寻找美丽的家很难,因为真正懂得设计,能把家布置出气场和味道的人太少。意大利、日本版本《家居廊》的编辑在这方面就轻松很多。”不过,随着“设计之都”各项活动的深入推进,对全体市民终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上海是个讲求生活品质,也很务实的城市。有了这些立体维度作为城市设计和创意建设的根基,相信为民生服务的设计会越来越多,设计和普通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贴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2014夏令营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活动
   第B04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样本
   第B06版:趋势/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好物
   第B08版:展会/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品味典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构建设计之都的维度
秋天里的环球创意之旅
广告
新民晚报观点/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B02构建设计之都的维度 2014-07-26 2 2014年07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