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创类设计品,博物馆商店是最佳的展现场所之一。
随着文化创意概念的普及,在上海的各个博物馆与艺术馆中,过去千篇一律的“小卖部”被各有特色文创产品商店所取代。这些理念新颖的商店成为场馆延伸之外,让人们能够以生活化的角度去理解策展人的理念。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设计艺术品,不是隔着玻璃窗的珍宝,而是由设计师们用今天的“语言”重新再现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本土设计师而言,则是值得研究与开拓的设计新领域。
GIFT ZEN·钲礼, 中国第一家集全球博物馆精品店
“GIFT ZEN·钲礼”是艺术设计品店“钲艺廊(Zen life store)”的子品牌。钲艺廊起源于王钲云与王露兄妹俩心中深藏了十年的梦想,经过多年的资源积累,2006年,在徐汇区天平社区的助力下,以“上海基因”为品牌根基的钲艺廊在天平路7号正式开业,该店也成为当时上海第一家艺术设计商品店,如今钲艺廊已成为上海滩艺术设计品牌店的代表。
2012年,钲艺廊推出其延伸品牌“GIFT ZEN·钲礼”,主打博物馆商品,可被定义为世界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典藏馆。该店位于新天地时尚一楼,给人第一印象是其独具匠心的外立面,外墙用水泥包裹,中间搭配不多的圆形展示窗。谈及这面墙,王钲云坦言这是一堵会“变”的墙,“钲礼”现已获得21家世界著名博物馆的授权,比如象征着复古华丽,精巧奢华的凡尔赛宫,再比如作品简洁干净,诠释着几何形美学的包豪斯博物馆,再有以色彩鲜明为产品特色的孟菲斯展馆。所有合作的博物馆都会用铜制作其馆名,遵循其地理位置将名字贴在墙上某个固定的位置上,好比是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有理由相信,不用多久,这面“星光之墙”会增添更多的博物馆名字,直到拼凑成一版世界博物馆地图。
走进店内,其陈设大致根据博物馆的不同来进行分类,这里有以巴黎卢浮宫为代表的经典艺术衍生品,以纽约MoMA为代表的创意设计商品,以伦敦V&A为代表的艺术版权输出的商品。在“钲礼”,只要识货,一眼认出一些大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如纪念高迪的一套桌上产品系列,或是源自台湾设计的水泥戒指以及铜质的文具,蒙格里安的水杯,为V&A所收藏的古瓷对杯,具有代表现代设计转折点的限量版“卡尔顿书架”……建议听听店员讲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美妙至极。
地址:马当路245号新天地时尚L130铺
震旦博物馆
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震旦博物馆中,拥有一个螺旋上升的楼梯,安藤将这个意象比喻为,“楼梯蜿蜒向上,视野越发开阔,象征着上海是宇宙的中心”。令这座以收藏中国古代器物为主的博物馆,尚未开始运营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人们可以在6个楼层的展示空间中参观自汉以来的陶俑、瓷器、玉器以及佛教造像艺术,其中不乏重量级的文物与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记录。这对于开设在一楼的博物馆商店而言,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在震旦博物馆的文创商品与图书类别中,博物馆提出了3个特别的挑选法则:从“古器物学”到“创意美学”;从学术走向生活;以收藏为概念传递新的艺术化生活方式。巧妙的创意令沉重的“文化纪念品”转而变成时下潮流的器物,涵盖诸如墨西哥传统木雕手工艺、捷克水晶、中国传统的素麻布艺、到当下设计界新锐来自日本的+d设计品在内的工艺与设计各领域作品。博物馆抱着收藏文物的视野而挑选的来自全世界的40多个文创品牌,也是另一处值得仔细逛一番的重要展区。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震旦国际大厦内
上海玻璃博物馆
说起玻璃,似乎是太司空见惯的事物。随手拿的玻璃杯、触目可见的玻璃窗、用来看微信的手机屏幕,用玻璃做成的器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设计师与工匠为了做到让“玻璃”隐形,变成便利人类生活的工具,背后则酝酿着大学问。在前身为上海轻工玻璃厂、今天的上海玻璃博物馆中,参观者可以在此了解玻璃的诞生过程,以及今天的设计师与艺术家如何在玻璃材质上进行的各种炫技派实验。
当然,只是参观的话,对一家履获国际建筑大奖的前卫博物馆而言,显然是不过瘾的。在德国知名建筑机构“协调亚洲”以及建筑设计罗昂建筑公司的联手布局中,命名为“+NC”玻心璃语的新概念博物馆商店,不仅是出售与玻璃相关的纪念品,它的建筑设计本身,更是体现了玻璃博物馆的美学。在此。用海洋系色彩玻璃搭建而成的商店,看起来更像是博物馆的特别展厅,在灯光下投射出绚烂的反射,与陈列在其中的玻璃纪念品交相呼应。
在商店中,人们可以看到出自上海大学玻璃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有趣造型的挂件,蕴含技术难度地内嵌各种花卉造型的玻璃用品。博物馆中的玻璃创意工坊,则在定期邀请玻璃工艺大师在现场展示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是如何诞生。有兴趣的参观者,还可以在玻璃工坊切身体会玻璃艺术品诞生的“火热”气氛。
地址:上海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上海外滩美术馆
时下有关外滩的热门地标,外滩源自然是人们了解上海历史的必经之地。其中,今天的上海外滩美术馆,更是以前身为上海博物院的深厚历史,成为这个区域为数不多的文化地标。1932年建成的上海博物院,在诞生之初就与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齐名,直到1952年停办,原来的数万件馆藏以及上万本图书成就了今天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以及曾经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中的特别藏品。所以,当英国著名建筑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开始着手改建时,在维持博物馆原貌以及适应当代艺术作品展示之间,着实费了不少心血,花了差不多五年时间,最终成就了这栋建筑物。
与其他美术馆、博物馆相比,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商店“阔绰”地占据几乎整个一楼的展示空间,而不是在某个角落划出一小部分。人们若是抱着在艺术馆里只找艺术品的想法而去,看到现场,想必一定会震惊一下。艺术衍生品早已不是过去简单地几幅画、几张明信片可以“代表”的。在外滩美术馆的商店中,最新展览《以退为进》的关键词浓缩成木质的限量版印章;前卫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有蘑菇云的世纪”则成为挂钟的造型图,他的爆炸等系列代表作系列更是成为雨伞、拼图马克杯的主题。另一位前卫艺术家黄永砅作品《时光旅行者》,则以鱼钩耳环的形式出现。正如场馆将博物馆与艺术馆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商店中的纪念品有趣地扩展了艺术品与物品的概念,构成自家独有的“博物”商品体系。
地址:上海黄浦区虎丘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