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年,创出品牌
王日华,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上海高校设计创意优秀毕业作品展的发起人与策展人,他说,策展“毕业生作品”展是因为受到台湾高校的毕业作品展的启发,“当时协会旗下的上海高校老师们建议上海应该每年举办一个高校毕业生优秀设计展”,在王日华看来,高校毕业设计展不仅能展示高校创意设计教育成果,同时也能让社会各界对高校创意设计教育与成果转化有更全面的了解,便于企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招收高校毕业生。
2011年第一届共有11个学院110件作品参展。“这些作品大多数很稚嫩,大多是概念,展示的时候以图片为主,实物很少。”王日华介绍说,因为第一届优秀高校毕业展的成功举办,从第二届开始,实物逐渐增多,各院校的教育特色越来越显现了!“展览其实也起到推动了各高校设计创意院校拿出更多优秀产品来,从第三届开始,优秀的设计创意品越来越多,如同济大学学生设计的‘亲子自行车’已经被制作成实物,并可在路上骑行,很多市民纷纷来询问哪里有买。本次展览上的‘母子伞’通过对手柄的小小改造型设计,让父母与孩子能共同撑伞,确保安全又很温馨”。
四年里,高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生们的参展作品,越来越成熟,而外界对这个展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今年的开幕式,王日华还专门将一些企业的代表请到现场。在本届展览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收获成果,也看到短板
在王日华看来,学生的作品,难免青涩,但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往往让许多在市场的条条框框中被拘束了想象力的设计师们获得启发。最可贵的是,“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同济大学王晓鹏设计的水泥灯具,尝试探索水泥这一材料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他设计的灯具,采用水泥、木、钢,三种材质营造出素雅宁静又温暖的氛围,飘浮式灯罩设计使灯具具有轻盈之感,水泥表面迸发出的点点光亮则宛若夜空中的星光。
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的黄佳斌设计的名为《极致天籁》的音响设备,让喜爱音乐的人拍手叫绝。他将这款功放的外形设计成简洁的圆角跟直线,选取用刨花板材来制作胆机机身,外壳则采用半包式设计。为了表现产品自然的感觉,他采用水泥粗犷的材料特性来表现。细节之处如旋钮,按键之类则用抛光金属材质来点缀,精细与粗犷的强烈对比间,既符合简洁大气的国际主流,又符合禅宗万物归本,舍妄归真的本土化设计理念。
学生们的作品除了反映出这些年里设计教育取得的进步,也反映出了不足。王日华以作品《量化实验·可组装原竹靠椅》为例指出:“这个学生设计创作理念值得赞赏,他把低碳、环保运用在作品之中,既绿色,又可拆卸,但是,从消费者购买用品的属性来看,无论竹椅的舒适度、还是竹椅的外观设计,都缺乏人性化思考。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反映出我们在工业设计基础性研究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完成工业设计基础性研究这个大命题。” 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