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两甲子,又逢甲午祭。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后,日本恃强凌弱,变本加厉,在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终于在二战中坠入害人终害己、沦为千夫指的深渊。二战后,在和平宪法制约下,日本走了六十多年的和平路。这两年,安倍上台后,念念不忘其前人的军国主义主张,用恢复“正常国家”的名义,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又开始折腾起日本来。他先是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后又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最近竟向和平宪法开刀,通过内阁决议解禁集体自卫权,使得和平宪法几近名存实亡。
右翼色彩浓烈的安倍前年以较大优势上台,其后种种倒行逆施令人不安倍增,作为甲级战犯之后而有此所作所为,倒也不难理解,让人疑惑的是,一个极有可能把“日本丸”再次引向战争火海的右翼政客,何以因赢得多数民意而得意上台?广大日本人民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右翼政客?日本民间到底如何看待安倍政府的所作所为,如何看待日本近代以来的历史以及现状,如何认识所谓的“正常国家”问题和“中国威胁”问题,并对未来作何期望?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特派特聘记者赴东邻一探究竟,并开设此专栏以飨读者。我们将尽可能多地访谈日本各界民众,使报道尽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5日上午,记者来到抵达日本东京后的采访第一站——日本民主党总部。大楼的背后,就是自民党总部大楼。
在一间小会议室里,见到了民主党政调会副主查野村顺子。一见面,野村女士就提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急剧上升,“这些让日本人难以适应,邻国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
野村认为,尽管过去中日友好人士积累了许多有益的交往模式,但随着中国崛起,过去的这些模式似乎不再奏效,但又未能找到新的有效模式。因此,一旦有事情发生,积累多年的紧张情绪“一触即发”,使中日关系更加紧张。她还担忧地表示,那些对中国有感情的“老人们”因新老更替一个个退居二线,而跃跃欲试的政坛新人对中国尚有诸多不理解之处,也未能掌握如何像过去那样对待中国的有益经验,“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很难办”。
“现在,两国仍在摸索新的和平模式,必须找到双方在经济,甚至在国家权力方面的平衡点。”野村认为,这个过渡期是必需的,但如果过渡期太长,很有可能发生冲突。“不管怎样,双方都应当有耐心。不管是日本的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时间来重新认识中国。”
2002年,野村顺子曾陪同时任民主党干事长的菅直人访华。那次访问中,菅直人夫妇专程前往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当面致歉忏悔。“中国一直在提历史问题,这对日本是件好事。”野村说,日本人需要明白中国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说出来有助于下一代认识战争的危害,形成避免战争悲剧重演的共识”。
“安倍内阁想修改和平宪法,只是安倍的个人行为。大部分日本人对此不满意。”对于中方的不满,野村表示能理解,但她也希望中国人民可以“看到日本在野党的努力”。“没错,安倍一开始是想修改和平宪法。但也正是由于日本在野党的反对,他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修宪的目的,而只是修改了宪法解释。”野村说道。
对于日本是否会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问题,野村表示六十多年的和平生活让日本人不希望看到历史重演。“除非一一修改日本《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法案》(PKO)、《自卫队法》、《武力攻击事态应对法》等种类繁多、规范细节的法律,才有可能使解禁集体自卫权真正起作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曾表示,修改相关法律大致需要3至4个月,到法律正式成立约要一年。但野村认为,中国人民可以“放心”,因为日本在战后建立的政治体制设立了修宪的高门槛,使在野党有能力、也一定会抵制这些“不好的政策”,确保日本“不会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野村坦言,民主党不支持安倍政府在外交方面种种强硬且伤害别国人民感情的政策。但对于安倍的国内政策,她的评价是“总的来说,他很能干”。她表示:“安倍上台以后,很多法案都能顺利通过,股市没有再出现大幅下滑。”经历首相频繁更迭,民众迫切希望日本政治可以保持稳定,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有所期待,而安倍的出现让民众“觉得有希望”。但“确实还是有一些具体的政策,让人不是很满意”。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野村对安倍提出的让女性重返社会工作的空洞政策感到疑惑,“没有具体的政策,究竟要如何推进?”
野村表示,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如今两国的民间团体还在为重建中日友好关系而努力。她高度评价了民间团体以及在野党为此发挥的作用,“无论政治如何发展,民间交流一定要坚持下去。”
特派记者 齐旭 (本报东京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