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划成1322个网格
如果把605平方公里的松江区比作一张大网的话,16个街镇、园区就是中网,303个村、居委会是小网,小网里再划分成1322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网格长。围绕着一名网格长的,则是“1+X+Y”的网格化管理队伍。“X”一般是社区自治力量,包括网格里的协管辅助力量、网格监督员,以及村居民小组长、楼组长、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等。“Y”是指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责的工商、食药监、城管、警察、房管和规土等区职能部门和街镇相关科室人员,每个网格与若干名“Y”相捆绑。
一场暴雨后,内河水位涨了多少,哪个低洼点又积水了;血库的库存还够不够用,医院里的病床使用情况怎么样……俞太尉介绍说,这些原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有了这个城市运行动态平台后,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都能了如指掌。
用信息化手段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目前,除了公安、卫生等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已纳入联动指挥中心外,食药监部门的快餐盒饭生产企业监控系统、建设部门的建筑工地监管系统等也已接入。连一家快餐盒饭生产企业车间里工人们的一举一动,也尽收眼底。
视频监控发现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在指挥中心点击进入该网格,多个屏幕立马同时显示出该路段的数据信息和实时画面。网格名称、面积、人口数、配备的X、Y人数,乃至精准定位附近民警、车辆的移动情况,都一目了然。注重人防,更体现技防,这种视频图像监控已在全区覆盖。
海量数据一站集成
将分散在各条线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在一个屏幕上,不仅解决了资源不共享的问题,也打破了部门间的管理壁垒。集中纳入到指挥中心后,有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番监控,让视频监控真正发挥出效应来。而且,俞太尉表示,信息系统与GIS、图像监控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让指挥决策技术体系变得可视化、立体化。除了视频监控外,气象、交通、经济运行等动态数据,也在大屏幕上一一显示,描绘出一幅形象的松江城市运行图。
基于这些汇集的海量数据,今年平台还将开发相应的信息预警系统。比如针对眼下的汛期,一旦遇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系统就可以利用历史积水数据统计表,结合实时的图像视频监控,精准定位出城区的积水点,然后通过统一指挥,及时处置。
除了这些高科技手段的信息主动采集,以及依靠1322个网格内的问题发现队伍,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也必不可少。在联动指挥中心监控区域的后方,一边是网格平台区,另一边则是热线服务区。在这里,12个条线的热线,通讯对讲系统、移动数据采集终端、12345系统、城市网格化信息系统和大联动信息系统等已初步实现融合,成为响应社会公众呼声的大平台。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