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司机”就是驱动基因,它是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找到驱动基因后癌症的治疗就事半功倍。现在已被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有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EGFR、ROS1、ALK、BRAF、KRAS……或许这些只是所有肺癌驱动基因的沧海一粟,更多谜团有待破解。
占非小细胞肺癌总数3%-5%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2007年最新发现的分子亚型。ALK融合基因是一种强致癌基因,其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方法、治疗策略都与之前定义的晚期肺癌患者不同。这类肺癌患者主要有四大特征:发病年龄比肺癌平均罹患年龄年轻10来岁;以腺癌为主;不抽烟或很少抽烟(含二手烟);与其他驱动基因合并致病少。
上述已明确的基因指明了药物研发的方向,一批分子靶向药物陆续诞生并“大显身手”,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也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用药后中位生存期3.5年,已具备按照慢性病进行疾病管理的趋势。
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经血液和淋巴转移速度快,因此及时的基因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后,首先要接受ALK检测,一般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取肺组织活检,或者抽取胸水也可查及。一旦结果呈阳性,应按医嘱接受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
为了帮助以每年近3万例增幅增长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患者俱乐部业已成立,通过定期举办的患者交流活动,提供专业的疾病知识及信息和个人治疗计划指导,让患者在“群体抗癌”中重塑信心、提高生存获益。 杨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