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不断、道路阻断,未来3天将有雨水,都增加了救灾难度。伴随今天凌晨首支专业化救援部队抵达灾区中心,各方正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截至上午9时,云南省昭通市鲁甸“8·3”地震已造成381人遇难,其中昭通市鲁甸县302人,昭阳区1人;巧家县66人;曲靖市会泽县12人。地震造成98万余人受灾,当地紧急转移安置29400人。目前已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200余人。
本报特派记者程绩、张龙即将抵达灾区。
四个特点致使灾害严重
昨天16时30分10秒,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位于鲁甸县西南23公里龙头山镇,昭通、昆明东川、曲靖等地震感强烈。
今天上午,中国地震局将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应急响应提升为I级响应。
据上午召开的云南省昭通市鲁甸“8·3”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上午8时,地震已造成昭通市21万户共98万余人受灾,当地紧急转移安置29400人。灾害还导致昭通市房屋倒塌11484户42981间、严重损坏20723户78029间、一般损坏3858户6104间。
云南省地震局分析,四个特点致使本次地震灾害严重。一是震级大,是云南省2000年来第一次6.5级以上地震;二是震源浅,本次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属浅源地震;三是灾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达265人/平方千米;四是灾区房屋以砖混和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差。
余震暴雨引发次生灾害
震区地质地貌复杂,致使余震不断。同时,云南地区正处于雨季,预计未来3天鲁甸震区将有雷雨。地震后山石泥土松动,震区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在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地震引发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河段一处山体滑坡,造成牛栏江流域红石岩处堵塞形成堰塞湖,导致该河段水位急剧上涨,已造成40余户被淹,当地800余名村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目前,被淹的200余人已紧急转移,鲁甸县水利专家已经赶到堰塞湖区域开展技术处置。
截至今天上午8时,鲁甸地震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411个,其中4.0-4.9级地震4个,3.0-3.9级地震5个。
据中国地震台网专家介绍,目前为止,云南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频率较往年同期更高,此前6月1日云南盈江就发生过6.1级地震,整个西南地区的地震形势比以往要复杂和严峻。从昭通地震发生的当天情况看,地震的能量有可能没有完全释放,未来几天震区仍然要防范可能发生的五六级的余震。
道路抢通仍是最大困难
地震发生后,鲁甸县城通往震中的道路多处塌方,交通受阻,加之灾区突降暴雨,震中被埋人员急需救援、伤员急需救治、灾民急需转移、抗震救灾物资急需运抵。
地震导致大量民房倒塌或损毁,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鲁甸县通往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的道路一度瘫痪,各方全力抢通道路。
截至目前,昭通市通往鲁甸灾区道路的主干道昭鲁快捷通道全线畅通,通往震中的柳龙线、老昭大线已全线抢通,昭巧线、沙乐线仍在抢通中。
今天零时10分,武警交通部队120余名官兵携带26台(套)大型应急救援装备抵达鲁甸地震灾区,连夜投入通往震中龙头山镇和重灾区火德红镇的“生命通道”的抢通工程,这也是首支抵达灾区中心的专业化救援部队,截至清晨6时已抢通道路约23公里。
另据云南省公路局消息,地震发生后,昭通公路管理总段成立抢险保通机构,组成抢险突击队,经过全体抢险救灾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连续奋战,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便道公路已经于凌晨3时抢通。
云南7000余人投入救灾
目前,云南省共投入7000余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其中驻滇解放军、武警、消防、边防、预备役官兵和公安民警、民兵等5000余人、干部群众2000余人。
据云南省民政厅统计,昭通市和鲁甸县都有大量救援物资储备,20000顶帐篷、30000床棉被、15000顶折叠床、25000件大衣正分三批调往灾区。
云南省卫生厅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医附一院、昆医附二院等医院派出了6支医疗队,云南省疾控中心也连夜派出工作队,陆续赶往灾区。
截至昨天,昭通血站存血量告急,仅够200名伤员使用。昭通市中心血站负责人表示,全市已设4个献血点,今天上午献血者人数明显增多,但依旧无法满足灾区的血液需求。
此外,截至今天5时,成都军区投入救灾的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4058人。7时30分,成都军区某陆航旅2架运输直升机, 经1小时20分航程后,飞抵昭通鲁甸地震灾区,执行灾情勘查、航线开辟、伤员转移等任务。
该旅计划由成都机场起飞的4架直升机,由于沿途天气原因没能起飞,已在待命,待天气稍有好转即飞赴灾区。
范洁 综合央视、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