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建富,我同他结识将近30年了,在《新闻报》,我们共事4年,他是一个不断出奇招的人。新的《新闻报》刚诞生,几个报社合并,办公室没有着落,眼睛一眨,他把房子借来了,叫我天天跑7层楼梯去办公,说是让我锻炼身体;好好地起劲跑新闻,他写起长篇连载小说,记者照干,眨眼又是作家了。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夕,忽然上门送我一本新著《海派报业》,研究起上海的报业史来了。2013年5月5日,我专程第一次按响他家的门铃,急匆匆去看望这位刚从“鬼门关”归来的老同事、老朋友。而10月15日中午12时,我吃罢午餐,正手拿几张报纸打算例行午休,忽然门铃大作,快递送来的是吉建富又一部新著清样,说是写“信任”的专著。
信任,当今热门话题,小至老人倒地,要否相扶?大至美国发生信任危机;人与人,国与国,信任,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吉建富,你怎么写?他竟要我为他的专著写序言,我怎么敢当?可我尽管耄耋之年,记者习性不改,他送上门的新著,我立即退回书桌前坐下,把一大叠书稿清样放在膝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读下去,读下去,抬起头一看座钟,已经一口气读了一个多小时,心里嘀咕:“这小子,信任,这个热门话题,竟把它写活了!”
再回头看题目,书稿的题目似乎没定,只见“信任自己,信任别人,被别人信任——我的信任记忆”。信任,这么一个严肃的题目,竟然可以这么写,竟然能这么吸引人读下去,我由衷地钦佩……
他写信任,从儿时有记忆开始,一直写到今天,整整50年,用77个故事,把“信任自己,信任别人,被别人信任”贯穿始终。中间每遇故事要紧处,画龙点睛,作出73个“感悟”,以及数个“途中遐想”。
在我看来,这部专著既像一部吉建富的自传体小说,又像一部社会纪实小说,娓娓描述,从童年家中角落里的1分、5分硬币开始,如何取得父亲、外婆的信任;信任从童年就要养成。到学校,同学间,师生间,如何建立彼此间的信任;进入工厂,迈入社会;从新闻岗位到文艺圈子,一则故事接着一则故事,一个人生阶段,递进到又一个阶段,每一则故事,每一个阶段,均紧扣着如何自我建立信任,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这里边有顺利的愉悦,曲折的忧伤,亦有一旦失去信任的悔恨:于是,反复告诫务必珍惜得之不易的人际交往中彼此的信任,千万千万警惕由于自己的不慎而失去信任;人际间的互不信任,乃至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
最后讲到“重构我们的信任”。他大声疾呼,对信任要“永怀一颗敬畏之心!”他引用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吕坤的名言:“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欲而及于祸。”他最后写道:“生活还在继续,我将伴随‘信任’一路同行……”
《我的信任记忆》序(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