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晚报》与《联合时报》的缘分
闵孝思
  闵孝思

  前不久,《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启伟在《联合时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说,《联合时报》与《新民晚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赵超构先生当时既是《新民晚报》的社长,又是《联合时报》的社长。

  是的,赵超构先生生前既引领了《新民晚报》成为一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人喜爱的报纸,也引领《联合时报》成为一张能够广开言路,针砭时弊,发扬民主,开展政治协商的富有特色的报纸。赵超构先生在《联合时报》社务委员会上经常发表对如何办好报纸的意见。他说,办好报纸要面向大多数人民群众,面向社会,要多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他又说,可以充分发挥记者能动性,但是一要大胆,二要谨慎,不是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要发表,要多思考。他又曾在《联合时报》上著文说,这张报纸(指《联合时报》),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置意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用以争取各方朋友对于当前革命大业的同气相求,同声相和。他的言谈和文字,充分反映了他的睿智、宽厚和风趣,他要言不繁、精辟独到,听了会受到很大启发。当时,作为《联合时报》总编辑,我从他的言谈中得到很多教益,因此,我也常常到他府上拜访,向他请教。

  《新民晚报》还有三位资深老报人是《联合时报》的社务委员会委员。他们是:冯英子、张林岚、曹仲英。冯老是《新民晚报》副总编辑。他才华横溢,作风泼辣,言辞尖锐,经常批评报纸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引起我们的注意,鞭策我们努力改进工作。张老也是《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在社务委员会会议上,他也经常热情地为办好《联合时报》出谋策划。曹老年岁稍长,十分沉稳,不多言谈,但他常以微笑对别人的意见表示赞同。我从三位新闻界前辈的身上也学到不少知识和受到启迪。

  《联合时报》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值得一谈。《联合时报》当时有一位年轻能干的编委、新闻部主任,名字就叫林放,很巧,与赵超构先生的笔名同名。熟悉的人都叫他“小林放”。小林放生来就叫林放,在《联合时报》上发表文章或采写新闻和通讯等也都署名林放。社会上就有人发生误会,以为赵老怎么为《联合时报》写起新闻、通讯来了?不可思议!甚至连香港新闻界人士在看到《联合时报》上刊登林放写的新闻和通讯也感到惊奇和提出疑问:怎么赵超构先生竟然老将出马当起记者来了?1988年6月29日香港《明报》还在第四版上刊文报道:“《联合时报》,前身系上海市政协主办的《上海政协报》”,“经有关人士建议,索性将它改名为《联合时报》重出,并敦请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先生出任社长,原《新民晚报》的林放主持首版编辑,每周五出一栏记者述评文字‘七日谈’,比较敢于针砭时弊”。对于社会上的这种误解,经过解释,人们才知道《联合时报》另有一个林放。因此,《联合时报》在发表赵超构先生著文时,不得已只能用“赵超构”大名,而在刊登“小林放”写的文章、新闻和通讯时就署“林放”名字,以示区别。“小林放”如投稿给其他报纸、刊物,则不署“林放”真名,改用“方文”笔名,以避冒充新闻界老前辈大名之嫌疑。当时,上海新闻界就把“两报一社长,一报两林放”传为佳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新民晚报》与《联合时报》的缘分
模山范水诗生活
爱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路灯下的“山水画刍议”
翻越达坂为爱前行
裁缝进村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新民晚报》与《联合时报》的缘分 2014-08-11 2 2014年08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