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公就贵”现象?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财政经费增加了。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各地绿化经费也“水涨船高”。二是要钱容易了。财政收入增加,除绿化经费增加之外,绿化的工作经费也更容易申请了。三是监管放松了。与办公楼建设、地铁工程相比,绿化经费往往是“小菜一碟”,很容易成为政府采购的“死角”,以及审计监督的“空白点”。四是官员胆子大了。五是老板胆子更大了。六是政绩观扭曲了。一些领导干部把园林绿化当成长袖善舞的工具,不仅造成浪费,还为腐败留下了空间。
最近,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江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历时四载、耗资数百亿元,因为戴着“一号工程”的帽子,这场“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工程得以强力推进。在巡视中,地方因为种树挨批的不多,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江西并不是一个富裕的省份。
(叶青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