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豪站在我面前,让我颇感意外。
事前听说他是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烹饪界最高职称)、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会员,想象中应该是上了年纪,头顶白色高冠,脸上铸定了烈火烹油的岁月沧桑,想不到他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80后!
瞒着父母学烹饪
在技术领域,讲究经验积累,评职称、定级别,说穿了就是论资排辈,一步一个脚印爬上金字塔,难道吴欣豪坐了火箭不成?
小吴略感羞涩地告诉我:实在是自己运道好,赶上烹饪行业评定技术职称改革。以前从初级到高级,即使顺风顺水,也起码要二十多年。前几年业内开始压缩评职的年限,给了他脱颖而出的良机。目前,吴欣豪是全国烹饪界里最年轻的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当然,手里没几把刷子,在互不买账的烹饪界,你不成为一个箭垛才怪呢。
吴欣豪家境不错,从小热爱美食,高中毕业瞒着父母报考高职烹饪专业,把父亲气得胃痛。但他的信念不可动摇:爱美食,不光是到处找好的吃,更要探究它之所以好吃的秘密,成为制作美食的专家。他跟老爸说:别看不起厨师,在法国,厨师就是艺术家,米其林三星名厨的地位与声望甚至超过总统!父亲冷冷看他一眼,那你能成为这样的厨师吗?小吴回答:既然选择这条路,一定能成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小吴在学校里学得很扎实,2001年毕业后进入和平饭店,跟名满天下的名厨苏德兴学艺。小吴早就听说师傅在1993年全国第三届烹饪技术大赛上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夺得一枚金牌,并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三年后又代表上海赴日本参加中日“料理铁人”擂台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日本厨师视为囊中之物的铁人奖杯。而苏德兴的师傅,则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厨”的赵任良。有这样的师傅和师爷爷耳提面命,言教身传,这是小吴“前世修来的缘分”,他信心满满,从切配到灶头学得非常认真,很快就上了头灶。
明星厨师出小将
2008年,和平饭店为迎接百年大庆歇业装修,吴欣豪不愿在家里闲着,就跟师傅到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滨江大酒店。他将新岗位视作更大的展现空间,倍加珍惜磨炼机会、倍加兢兢业业,第二年就在员工技能比赛中获得中式烹饪第一名。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小吴参与了设计制作国家领导人层面的欢迎宴会,拿出了足以代表中国烹饪最高水平的菜点,为世博会开局锦上添花,得到中外国家元首的高度赞赏。也在这一年,英姿勃发的白袍小将一举摘得“全国明星厨师”桂冠。
2011年,小吴昂首出征第四届全国中餐技能创新大赛,他参赛的自创菜品叫“国色天香”,灵感来自师傅苏德兴当年摘得金奖的“风沙火焰螺”。当年师傅将汕头响螺片置于象征沙漠的海盐上,用喷火枪在螺片上“刮”过,视觉效果相当惊艳。那么小吴也取汕头响螺,批成厚薄得当的螺片,卷成一朵牡丹花置于石质小碗里,再将吊了8小时的清鲜鸡汤置于紫砂壶内,保持适当的温度一起上桌,让客人将鸡汤徐徐注入碗内,螺片受到高温后马上卷缩成盛开的花朵,螺片口感既嫩又脆,回味无穷。据小吴说,这道菜品虽为创新,却有三个依据:一是粤菜中的老火靓汤,二是闽菜中的鸡汤氽西施舌,三是中国的茶文化。三者结合,呈现全新的景观与意象。参赛的另一道菜是“百花羊肚菌”,食材是花胶和昆明的羊肚菌,调和得当,出品靓丽。两道菜端到一排评委面前,有传承,有创新,毫无疑义,一致击节叫好。
国宴创新美名传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也是烹饪业发展的动力。”小吴对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知道法国米其林餐厅的星级评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创新能力。他在和平饭店是攻粤菜的,在国际会议中心也是攻粤菜,粤菜在中国八大菜系中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对其他菜系也影响至深,百十年来,粤菜从珠江流到浦江,一路上就在推陈出新,融入上海,那么进入新世纪后、在接待国宾的高规格席面上,更要体现上海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形象与思维。就拿前不久上海亚信峰会的欢迎晚宴来说,菜式简单却格调清高,一冷盘、六热菜、一点心、一水果和一甜品,连丝瓜青豆瓣这样的上海家常菜也一步登天,但要保持丝瓜骨子挺拔,青豆瓣碧绿而不硬,突出江南时鲜的本鲜,而层次又要丰富扎实,着实让小吴费了一番心思。再比如冷盘中的小青龙两吃,一味是加了江南时蔬荠菜文火煨制,一味是参以川菜干烧之法中火煎烧,无论视觉效果还是口感,对比强烈,相得益彰。而更有难度的是松茸炖花胶、豉香比目鱼。松茸与鸡枞吊汤,花胶水发的软硬度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目鱼取件出骨也大有讲究,入屉蒸多少时间几乎就像化学实验那么精准。
想不到晚宴开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迟到了18分钟,而欢迎晚会的时间不能更改,那么宴会出菜时间必须压缩。好在以小吴为主管的烹饪团队早有预案,动作麻利,不慌不忙,将每道菜上桌的时间均等压缩,又能让国宾从容品尝,“流失”的时间就在勺子下被追了回来。负责传菜上菜的一百多位服务员一路小跑,忙而不乱,将菜品顺利送到每位嘉宾面前,保持了宴会轻松和谐的气氛。
而从这次国宴菜单上看,应该是粤菜的底子,烹饪技法涵盖了老火炖、豉汁蒸、滚油爆、温油滑、黄油煎等,但在食材的严格规定下,依然体现了创新思维,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饮食习惯的国宾都畅游了一趟“舌尖上的中国”。
视野开阔铸辉煌
为开阔自己的眼界,吴欣豪经常去意大利、卢森堡、瑞士、奥地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阿根廷、巴西诸国考察当地交口赞誉的饭店,哪怕乡村饭店,只要有一两道美食名传遐迩,他也要驱车造访体味。他很清醒地说:“中国是烹饪大国,但不能说是烹饪强国。中国人要圆自己的强国梦,中国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烹饪界不能袖手旁观,固步自封,还有许多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还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吴欣豪在中国首届明星大厨大赛上,又以创新思维取胜。他的参赛菜品叫“桃凝雪蛤”,以江南特有之桃树胶和东北雪蛤,加高汤而做成扒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才过而立之年,已然成为业界新星,吴欣豪高瞻远瞩,思路开阔,衣钵传承,敢于创新,中华烹饪艺术的真谛被他仔细解读并实践,假以时日,辉煌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