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后,这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老者即将迎来他的第2565个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将在亿万华人生活的地方陆续举行。
习近平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
■ 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
■ 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儒学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综合新华社
相关链接
习近平参观或揭牌的部分孔子学院
2009 年2月12日 牙买加金斯敦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
2009年12月22日 柬埔寨金边孔子学院
2010年3月30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
2010年6月19日 新西兰惠灵顿孔子学院
2010年6月20日 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2010年3月21日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2011年12月24日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
2014年3月29日 德国柏林孔子学院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拓展,孔子和他代表的中国文化一起走向了全球。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乌兹别克斯坦创办,10年来,已有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在123个国家安家落户,注册学员近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