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枪声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一名警察最近遭到起诉,被控执勤期间枪杀一名14岁少年。除了被告和受害者,案发现场再无其他证人。一份录音最后证明警察无罪:在他扣动扳机之前,已有枪声响起,这名少年因此受害。
这份神奇的录音出自警方在华盛顿特区部署的“枪声捕捉”系统。这是一个覆盖华盛顿近四分之一城区的录音网络,由许多麦克风组成。
这些麦克风多安置在犯罪高发地带,采集适时音频之后交由专门软件处理。这款软件能够识别枪声,还能过滤掉汽车内燃机爆炸、打钻机打钻或鞭炮燃放等相似声响。比对提供音频数据的麦克风位置之后,这款软件还能提供枪声响起的准确方位。
有了枪响方位的数据,警察寻找弹壳等证物的搜索半径大为缩小。通过声音分析,该系统软件甚至还能部分还原案发现场,例如开枪者究竟射出了几发子弹、是否在移动中射击等等。
自从2005年安装运行以来,“枪声捕捉”系统还为警方提供了辖区内枪支活动的概貌。
这个枪声捕捉系统迅速风靡美国,不少城市的警察依赖其取证、办案,不少州法院也认可该系统录音为有效证物。为此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SST估计,在该系统覆盖的城市中,每396次枪响中就有一起谋杀案发生,但只有五分之一的非法射击在警方报案登记。
枪弹配对
英国老工业城市伯明翰的两个黑帮最近打得不可开交,隔三岔五就是一场恶斗,甚至传出枪声阵阵。在枪支管控极为严格的英国,这实属罕见。
警方后来发现,多轮打斗中,这两个黑帮居然轮流使用同一杆枪抢地皮,因为他们都向同一个武器贩子租用枪支。这是英国律证机构“国家弹道情报服务”分析弹道痕迹得出的结论。
这个机构坐落在伯明翰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只有40名工作人员,却负责追踪英国境内每一杆非法枪支的动向。他们分析弹壳上的弹道,比对强大的数据库,从而确定涉案枪支是否登记在册、究竟出自何处。
案发现场只有弹头没有枪支,“弹道情报”也会将其数据记录在册,而其匹配枪支则列入“推断武器”名单。一旦发现来路不明的枪支,他们会在实验室里开枪射击,录取弹道数据,比对先前记录。
“弹道情报”显著提升了警方的破案效率。以前,运气差的警察要等上好几个月才能知道究竟哪支枪在案发现场鸣响。如今,只要24个小时,他们就能知道答案。
英国的私人枪支数量非常有限,一旦出现,多与犯罪活动有关。利用强大的数据库,“弹道情报”几乎能追踪每一杆非法枪支的来龙去脉。不仅确定涉案枪支,还能详细鉴定这杆枪每次射击的时间、地点。条件限制
枪支鉴定技术受追捧之时,也有不少老警察和犯罪学者站出来泼冷水。打击犯罪需要警察综合实力的提高,光靠技术手段没戏。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犯罪学家丹尼尔·韦伯斯特指出,虽然安装了枪声捕捉系统,但现实中大部分警察局因为人手短缺没法一一调查。更糟糕的是,不少警察抱怨,这个系统有时过于敏感,“狼来了”似的报警让不少警察无功而返,该系统收集到的枪声,不少是普通百姓庆祝时射击助兴。每当迈阿密的篮球队获胜,当地一个居民区的住户总爱鸣枪庆祝。
至于发生在室内的枪击案或者装了消音器的近距离射击,枪声捕捉系统则完全没用。在纽约乡下一个区,该系统捕捉的所有枪声中,警察只能确定其中的7%。 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