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君为何物 我为何人
吴强
  吴强

  节假日走亲戚,在楼道门口赫然看到张广告,四个大字最醒目:“裸了等你”。“裸了”二字还用红色区别。旁边跟着未成年的儿子,吓一跳,赶紧想去捂眼,心想什么猖狂广告,竟然明目张胆登堂入室了?

  仔细研究,发现这不过是张宽带促销广告。除了四个大字外,其他元素还有一个削了一半皮的梨,一个标着“裸价”的价格,以及服务热线电话等。但广告纸上看不到公司名字,大约觉得这样的炒作手法,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字里行间继续找,看到它羞羞答答地报上名来,“上市公司:值得信赖”,下面还附有公司代码“60***4”——星号是我打的,姑隐其名,免其躺枪,或许该上市公司并不知道底下营业部门的操作手法,也是心存忠厚的意思——我还怀疑这个代码是真的还是假的,没准是拉虎皮扯大旗的把戏。查了下,发现的确是从事相关业务的,应该没错。

  生意难做,要在几大运营商咄咄逼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确不容易;广告力求抓眼球,进而能够抓钞票,也情有可原。不过,中国文字琳琅满目,广告创意层出不穷,何必非要出此下策呢?这样的语言文字和表现手法,分明是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贬低:明明做的是正当合法生意,却如同操皮肉生意一般;明明是花钱买服务的合理行为,却如同买欢客一样。试问,这样的贬低,能引来消费者青睐么?

  即便有人看中低价,只求省钱,不计较这样的贬低,抱着“你愿卖,我就买”的心态来尝试,这样的消费者自然也难以成为贵上市公司的忠实用户。古人有言“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商家以“裸”事消费者,一旦有“裸而又裸”者,消费者自然也会转投他处。商家客户流失不说,促销环境也每况愈下。

  其实,类似的口不择言已经是现在的“时尚”,打着网络语言的幌子,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自称“吃货”,对人“跪求”之类,不一而足。每次看到这样的话,我情不自禁会想,这样说,君为何物,我为何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专版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晚报/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对法院干警充当诉讼掮客应“零容忍”
君为何物 我为何人
一把胡子
不必迎合情绪 但要听取民意
走不为上
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君为何物 我为何人 2014-10-09 2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