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血压有点高,医生有点揶揄也有点认真地建议:体重若减10斤,感觉完全不同!上网一查,运动是减肥最佳途径。可是,请私教太贵、健身房太魅;算来算去,晨跑最实惠。于是黎明即起,跑3500米、拉伸1000次、耗时50分钟。老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暖冬的三九尚不足惧,三伏却是一种历练:在氤氲的高温气团中迈开第一步便感觉汗水“滋滋”往外冒,完成最后一个冲刺后浑身已无一根干丝,虽然气喘吁吁但浑身通透的感觉美妙无比。
来来往往晨跑的不少,但持之以恒的不多,有些人一次偶遇后很难再见,天天见面的就“跑友仨”。
跑友一即在下。
跑友二“跑龄”最长,属“晨跑九段”级别。每天早上总会在那个拐角相遇,此兄脚步轻捷,跑速不紧不慢,似乎永远只有一个频率。大热天打个赤膊,显现清晰的“马甲线”(肚脐两侧两条直立的肌肉线,看似像马甲)。擦肩而过时,通常相互“小招手”再加一声“早!”算是招呼;熟识后问候变成两个字,第一个说“好啦”用升调,回答的“好了”用降调;不谙沪语者恐难体味其中涵义。
跑友三却是条四条腿的小狗,每天总是干干净净的在路口等我,随后跟着跑一圈,蹲在路旁休息再跑一圈;每逢遇到大个宠物狗挡着去路,便毫不犹豫地上去“协调沟通”,总能顺利空出道来,如此这般风雨无阻。考虑天雨路滑、散热等专业安全防护问题,遵高手指教“天雨停跑”;待雨过天晴再遇,跑友三总要“汪汪”两下,似乎对爽约的批评。冬去夏来,从未用火腿肠之类“加强友谊”却每天“不见不散”。
试想想,我们仨八条腿,用一个节奏跑动,逆光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剪影。
尽管是跑友,却不知跑友二住何号何楼,亦不识跑友三哪门哪家哪种哪类。那种跑前犹豫、跑中煎熬,跑后“重生”的感觉,通常难与外人言;跑步本质上还是属于寂寞的“自虐”、独享的“折磨”。三毛在《孤独的长跑者》中写道:“其实每一个人,自从强迫出生开始都是孤独的长跑者,……越跑越懂得享受人与人之间一切平凡而卑微的喜悦。”将生命历程视为“孤独的长跑”,自然大大延伸长跑的意义;但独自品尝“一切平凡而卑微的喜悦”却是千真万确。
看过电影《孤独的长跑者》。主人公是个14岁小男孩,却经常尿床。作为惩罚,他妈妈每天都把尿湿的床单挂在窗外,让他自觉羞愧而不再犯。这位男孩放学都跑步回家,只为赶在同学看到之前把床单收下来,因此而成为马拉松冠军。今天看来,那位母亲的惩罚完全违背科学,但直到小男孩在登上领奖台前的那种孤独和无助,令人感慨。
“跑步”有上瘾的感觉,即便如今“初见成效”却难说停步。古人炼丹求长寿,阿拉跑步为祛病。只是感觉奇怪,孤独的“跑步”怎么成为“网络社交”之利器?今天晒张“跑步擦汗”照、明天跟进一张半裸肌肉照……喧闹能久乎?跑步贵在坚持,只是想到能与两位“跑友”相遇,“开跑”便觉得轻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