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此次赴京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上海6位文艺工作者之一,上海京剧院的杨派老生演员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身为一个普通演员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重要会议实在是没想到。他告诉记者,最初接到通知时甚至还不敢相信,经过再三核实才确定无误。李军说,自己从艺四十几年来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情。“我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深刻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信任和爱护。”
提问题 毫不遮掩
接受采访时,李军手上拿着厚厚一叠打印的A4纸,这是他根据自己的会议笔记整理出来的,时不时,他就会拿起来念上一段。李军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浮躁”二字,习总书记说:“我同几位文艺家交谈过,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文艺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现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不划算,这样的态度绝对有市场。”而发言的7位代表也几乎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下文艺界的浮躁现象,“没想到所有与会人员的心声与习总书记所说的是那么地一致。”李军说。
李军说,浮躁情绪在戏曲院团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家都为了争奖而排戏,如果是没有获奖潜质的戏,那么往往会被认为“排了也是白排”,还有就是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李军以自己几年前创排新编京剧《梨园少将》为例,他告诉记者,这个戏排完后只演了4场,录了像,之后就再也没有演过了。“说是剧本要修改,那就修啊,改啊,花了好几十万元,布景全做了,刀枪把子、清朝的辫子,这个那个,全都弄好了,最后却烂仓库里了,浪费啊。”李军的语气显得有些焦虑。他说这种现象在各个团都存在,就连获了奖的戏也往往是获奖之后往“仓库”里一扔,“争完奖之后你倒是演啊,可就是不演。”
李军拿起记录对记者说,“习总书记说了,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结合于粗制滥造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不行。这是总书记的原话。”李军强调说,“可我们以前做的,这些全都行。就是人抬人啊,我请评委来,吃一顿,吃完拿好,评一个奖,这怎么不是人抬人啊?这是不是沽名钓誉啊?所以今年京剧节不评奖了,我觉得太好了。不管对哪个院团,总的来说,这是件好事。当然,这二十几台戏也是从48台戏里选出来的,还是有优劣之分的,能选出来、能入围,也说明这个戏有一定的优点和长处。这次京剧节还要排出前十名来,虽然不评奖,但还是有排名。”
辨是非 为了后代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而在接受采访时,除了习总书记的讲话之外,李军还特意向记者引用了空政文工团著名编剧阎肃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阎肃说:“社会上绯闻、丑闻,花边桃色;作秀、作呕,低俗恶俗,纷纷闯入眼帘、聒噪不休,好像这才时髦夺眼球,甚至香臭不分、法纪不论,越黑越火,让我着实感到有点寒风飒飒。”
著名演员李雪健在座谈会上也说道:“近些年来,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但出现了很多乱象。从个人来说,是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诱惑的自我膨胀;从社会来说,是环境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丝都欢呼鼓掌,好坏、黑白、是非不分,这是不应该的。”“文艺界出了丑闻,受影响最深的,也是这些粉丝,他们中有些人青春年少,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形,要注意对他们的正面引导。”
李军表示,虽然戏曲界低俗的问题并不算太严重,但也同样存在一些是非不分的情况,一些新编戏胡编乱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人物翻案”。“新编的好多东西都是瞎编,戏说这个戏说那个,把历史都颠覆了。明明没有女人硬套上个女人,你逼着和尚要结婚啊。”李军认为,这种现象最让人担心的是会影响到下一代,“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们施加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
“传统戏给了我们什么?传统戏都是高台教化。你休妻再娶,你杀妻灭子,那好,那就包公怒铡陈世美,告诉你,不能这样;你要是不孝敬老人,人世间虽不能把你怎么样,但天雷却要劈死张继保。所以,传统的忠孝节义不能丧失。”李军说,“我们再不讴歌主旋律的东西,我们子子孙孙都要找不着北啦。”
为英雄 树碑立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座中提出,文艺工作者应该“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李军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在青海排了一个非常具有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新编京剧《七个月零四天》,歌颂的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和上世纪50年代建设这条“天路”的人们。“一个好作品要代表人民,写人民的故事,讲英雄的故事,讴歌正气。”李军说。
李军告诉记者,《七个月零四天》的故事非常感人,上世纪50年代,为了和平解放西藏,慕生忠带着驼队进藏,但遇上了沼泽地,“结果八千多骆驼,一千多人都陷进沼泽地了,连他的警卫员都陷下去了。慕生忠看到这个情况后,觉得要想拉近拉萨和北京的距离,不修一条路根本不行……说起这段往事,李军如数家珍。慕生忠第二次进藏,带着二万五千头骆驼,一千六百多号人到格尔木,开始修一条“天路”。为了演这个戏,剧组走访了当年亲历此事的老师以及慕生忠的孩子们。李军说,这个戏在青海首演时相当成功,“谢幕时观众都站起来鼓掌,在座的人没有不掉眼泪的,我们戏里不少唱词都是从他的原话摘过来的。”
“我觉得这个戏非常有现实意义,首先是这个人物应该把他树立起来。这个戏里有一段让我心里很难受:有个驼工,得了高寒病,快不行了。临终前,他还想看看金顶,想看看拉萨。他说他一辈子就想要个娃。他问慕生忠:‘政委啊,我有句心里话要问问你,多少年后,人们还会不会记得我们?’这句话非常打动人。如今,人们真的快把他们忘了。剧中,慕生忠对这个驼工说:‘历史会记得我们这一辈的,你放心走吧。’他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的这种劳动、这种付出,这种用人铺路的牺牲,人们不会忘记。”李军说的这一段剧情是真人真事,那个驼工姓韩,后来那个地方就被命名为“韩滩”,一直到现在还有这个地方。“我演这个戏,两个月跳不出来,这戏对我的人格是一个提升。”
在青海排了《七个月零四天》后,李军对当地的年轻京剧演员们也颇多赞美,对剧团的作风也大为赞赏。“当时中央电视台采访我时,我说,要学一学青海演员的敬业精神。有一场戏,演的是沼泽地没法通过,向导说,得连滚带爬才能过去,当时慕生忠就下令,所有的人都趴下,手拉着手从沼泽地的一边滚到另一边。排这一场戏时,40多个孩子连着滚了40天,滚得胳膊上全是血。这些孩子真是敬业。早上起来没有一个迟到的,他们七点先军训,然后九点开始排戏,我看完特别感动。他们那里的风气就是这样的,管理非常严格。”
沐春风 提高修养
李军说,这次习总书记的讲话让从事传统艺术的人觉得很振奋。“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方向,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碰撞时,一定要服从社会效益。以前是不分的,甚至以经济效益为主。”“以前我们找不着北,现在好了,梳理清楚了。文化艺术就得为老百姓服务,就得有正气啊。”
“习总书记说: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的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拢天地于心内,触万物于笔端。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李军认为,大家是应该静下来“好好修为自己”了。“现在观众层次不一样了,过去是听戏,嗑着瓜子听戏。现在是看戏,一个没有文化的演艺人,在台上演给台下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看,你何德何能?此外,现在的演员也不要老是评说社会,正气文化战胜不了邪气文化,这样的现象正不正常?应该是邪不压正,可现在是有时是正不压邪啊。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没有底蕴啊。”李军的话相当直截了当,他说:“我们这些搞传统文化的,不要以为习总书记说了要弘扬民族文化,就觉得我们是搞民族文化的,我们又受重视了。我们绝不能躺在传统文化这面旗帜下,而是要在这面大旗下好好修为自己,你把文化层次弄上去,你的业务水平就提高了。我们说台上要有书卷气,你不看书,台上哪来的书卷气啊。”
“对于我们这些搞传统文化的人来说,现在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大家应该坐下来好好把自己的修养维护维护,积淀积淀。”李军说,“阎肃老师说,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还有‘四艺’:大义、道义之义,坚毅、毅力之‘毅’,友谊、情谊之‘谊’,然后才可以谈到艺术、文艺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