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太阳也有着金黄的颜色,如麦粒滚过汗湿的双手,大地也是金黄的,整个被浸润在蜜汁一样软软的阳光里。金黄,代表着高贵、温暖,其实我是很想把秋天用一种明亮的语调、明亮的颜色来叙述的,私心里对于萧瑟的事物颇有抵触,对于人生中过多的深刻、沉重心怀偏见。可海子故居——查湾就在眼前,即便我还没有准备好,我都要与一个深刻的灵魂相遇。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秋天在海子眼里是悲凉的,越来越远的故乡在海子眼里是悲凉的,“黑雨滴一样的鸟群”此刻掠过查湾的天空,树木、河流、谷仓,以及面前这座“布满哀伤的村庄”,进入查湾,海子的诗歌意象已不再是一种虚幻的象征,而是一种真实的呈现。天才的诗人以生命捍卫诗歌的高度,以纯粹对抗日渐陷落的外部世界,他稀有金属的品质成就他诗歌王者之位,但我不能释怀的是面前的这位母亲,她脸上更深切于悲痛的安静。“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我想我不理解海子,为什么要以那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向他的“麦地”,而把深重的苦难留给一位无辜的母亲。海子故居里,我凝视诗人澄澈明净的眼神,天真的笑容,一刹那我理解了海子,他为诗歌而生,他向往天堂圣洁的美丽,他不愿脚染尘埃,他拔高,无限拔高自己,终于化作一只无翅鸟,宁愿消失不愿坠落。
海子书房里,摆放着诗人生前爱读的书,墙上挂满名家的书法,然而,诗人身后有多荣耀,身前就有多寂寞。他是一颗疼痛的麦子,他无边的,广泛的孤独让他无可依傍,这个苦苦跋涉的精神赤子,他有多骄傲,就有多脆弱,让我们每一次想起都会热泪满怀。诗人的朋友西川说,“海子死于道”。我认同这句话,他以神性的洁癖来要求凡体肉胎,结果,精神胜利,肉体败亡。面前一张铺设简单的木床,让我恍惚有一种错觉,仿佛诗人并没有离开我们,其实,诗人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我相信,你已站在黎明的另一端,你如此热爱光明,不惜加速自燃,烛照无边“黑暗”。
“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风上/有一阵新鲜有一阵久远……”此刻的风,正越过我的发梢,吹在海子的村庄。青瓦脊上,阳光与风在交谈,或者在谈着雨水、庄稼以及今年的收成吧。树缝里细细筛下几点阳光,跳跃着,不远处有几个孩子在嬉戏,这些活泼泼的小生命,让我对眼前的这个秋天充满希望与感激之情。生命是负累的,然而也是真实的,有着脚踏实地的丰盈与充实,一如这个果实累累的秋天。
我思想的触角无法抵达诗人深邃的灵魂,但站在查湾,站在这座普通而又美丽的村庄前,我暗暗祝祷,我希望在过去、将来查湾都只是一个,海子也只有一个。让黑暗尽情拥抱大地,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十日谈
寻访名人故居
李鸿章临终时的口占诗,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