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苏州有位环卫工徐宇标,整整十九年坚守环卫一线,垃圾如小山,污水成小河,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理;孤老家水管堵塞,他上门义务疏通;身边人纷纷“下海”捞金,他依然笑呵呵地收藏“苏州市劳动模范”等奖状,拿着不高工资,和妻子住在公共厕所上面一间不足十平方米房里。人称他“徐大傻”,记者手记也写道:“一个‘亏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傻傻‘环卫工’。”
感动之余,却忍不住要吁请:别再亏了“徐大傻”!
诚然,对“徐大傻”应该也必须授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予以精神鼓励,但是也应该解决他在住房、户口和工资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需要高科技之类高级人才,也需要环卫之类勤劳工人。但不少城市,对于科技高级人才,你争我夺,在住房、报酬和户口等方面,“优惠政策”层层加码,唯恐失之交臂,而对于招收和留住环卫之类工人的“优惠政策”,很少很少,大有“你愿意就干,不愿意走人,外来工多的是”的架势!于是,环卫、餐饮、建筑辅助工之类的劳动者队伍,最不稳定,甚至出现“民工荒”。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善于运用物质和精神两种手段鼓励劳动者,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
社会不能让老实的、勤劳的、多奉献的人吃亏,不能对优秀劳动者,只重精神鼓励,不重物质关怀。否则,这不仅是社会不公平,而且是人际不平等,尤其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践行。别再亏了“徐大傻”,不是小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