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不仅与许多精神与躯体疾病有关,而且与社会和外部环境的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如贫困、失业、学习压力、工作紧张、婚姻问题、家庭不和、年老和伤残等均可诱发抑郁症。因此,抑郁症和普通躯体疾病一样也有高危人群,如背负学业重担的青少年儿童、孕产期以及围绝经期女性、空巢独居老人等。汪作为院长进一步介绍,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有了抑郁症并不能说明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抑郁症不是绝症,往往是一段时期的一时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患有轻度抑郁症的人可以接受心理疏导,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积极改变心态,培养信心,同时需要由家人朋友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呵护与关心。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用抗抑郁药治疗,再联合心理治疗可增加疗效,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抑郁症药物治疗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需坚持用药半年到一年。
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是嗜睡、乏力、疼痛、食欲增加等非典型症状,这些患者在确诊的过程中颇费周折,一两次门诊或许仍无法诊断,或者辗转于内科等其他临床科室。汪作为院长提醒,当排除生理性疾病后,应想到心理疾病的患病可能。
每当情绪波动,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情绪低落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汪作为院长强调,当我们周围有人出现表情呆滞、愁眉苦脸、懒言少动、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等表现达2周以上,就应劝其去看心理医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发生意外。 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