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一场室内音乐会。演奏曲目是一位现代音乐家作品,不光要用耳,还要全神贯注,用脑。令人不快的是,旁边靠过道坐了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看年纪应是学龄前的小孩。半程过后,小孩实在坐不住,趁父母不注意,一溜烟往外跑。父母赶紧起身追回,抱在怀里低声安慰。好景不长,重演一番,如是者三。几番动静,依然干扰到了其他听众。
对此,颇有感慨。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具有一定文化素养,也喜欢高雅艺术,想给孩子从小熏陶,故而一家三口参加音乐会,已成常见现象。家长用心良苦,初衷也无可非议,可惜,因此在音乐会中,便时能听见耐不住性子的小孩发声、“流窜”,对听众,甚至是台上的艺术家形成或大或小的干扰。
说实话,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特别是一些低龄儿童,除了现场气氛,对音乐本身是很难有所感受的,何况是一些比较艰深音乐形式呢?让他们憋这么久不动、不说,本是压抑天性,对他们也是种煎熬。而父母自己,一场音乐会,一半都在分心怎么管住孩子,欣赏音乐未免也大打折扣。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来听的人不是自己购票,拿的是赠票,老少皆纯属“感受”,这就不谈了。
我想,家长在带孩子出去“领市面”时,也应该考虑到他人感受,考虑到公共利益,考虑到哪些场合更适合孩子。文化素养,也包括培养这样的正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