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论坛/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中期选举看当前美国两党博弈
邵育群
邵育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执行主任 邵育群

  11月4日,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共和党不仅赢得参议院控制权,还保住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这种国会由共和党“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对美国政府下一步施政会产生哪些影响?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分析。

  1

  两党政治格局形成由来已久

  有历史因素又关乎选举制度

  问:美国两党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答:美国目前的两党政治格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美国建国后,由于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不同,逐渐出现了联邦主义者和反联邦主义者两大团体,前者代表以贸易为主要谋生的一些制造商和零售商,后者则代表农民、工匠和技术人员的利益。联邦主义者的领导人是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人们把他们称作联邦党。为了与联邦党抗衡,反联邦主义者结成了民主共和党,其领导人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虽然此时的两党仍非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但美国早期的“两党制”已经形成了。美国当前的两党政治格局就是从1856年开始的。从那时至今,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通过选举牢牢地控制了联邦政府的总统职位、众议院和参议院,没有给其他党派留下任何机会。据统计,从1856年至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共和党与民主党获胜的次数各占59%和41%;从1856年至2010年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国会两院选举中,民主党在34次选举中同时控制两院,共和党同时赢得两院多数的有31次,在另外13次选举的情况是,两党分别占据参议院或众议院。总体而言,共和党的政策主张以保守主义为基础,支持小政府、自由市场,其社会政策强调传统价值和基督教道德观。民主党的政策主张以偏中左的自由主义为基础,支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强调环保、全民医保、机会均等和劳工保护等。除了历史因素,美国政治两党格局的形成还离不开选举制度的影响。美国采用的是“单一席位选区制”(SMDP),即每个选区有一个议员名额,竞选中获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这意味着每个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这种“胜者通吃”的制度使得其他小党很难生存。

  2

  两党政治现严重两极化现象

  意识形态极化选民明显增加

  问:美国当前两党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两极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当前两党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极化”现象非常严重,即共和、民主两党在财政预算、医保、环境保护、能源等议题上的立场尖锐对立,互不妥协,由此导致国会与白宫的矛盾激烈、国会工作效率低下,美国民众怨声载道。

  2013年,因为共和、民主两党在奥巴马总统推行的医改方案上互不让步,导致国会无法在10月1日新财年开始前通过联邦政府预算案,致使政府从当日起部分“关门”。几十万联邦政府雇员因此被迫无薪休假,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受到影响,奥巴马总统也因政府“关门”取消了亚洲之行,未能参加当年的APEC会议和东亚峰会,因此受到国内外交政策圈人士的批评。美国民众对两党争斗导致政府瘫痪非常不满,根据2014年9月盖洛普公司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民众对国会工作的满意率只有14%,这是自1974年中期选举以来的最低值。

  造成美国两党政治严重“两极化”的原因非常复杂,简而言之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首先,与20年前相比,美国民众的意识形态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根据美国皮尤中心于今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在全体美国人中,认为自己一贯地发表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言论的人从1994年的10%上升到了2014年的21%,而持中间立场的人则从1994年的49%下降到了2014年的39%。这个数据说明,虽然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意识形态仍然较为温和,但意识形态“极化”的选民数量有明显增加。以意识形态来划分的话,共和与民主两党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政党间的厌恶感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由于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受到选民意识形态偏向的直接影响,两党选民的互相厌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两党越来越难就相关政治或政策议题达成妥协,对意识形态处于“两极”的选民来说,“妥协”意味着“我们要得到更多”。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互相厌恶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一些意识形态处于“两极”的选民不愿住到“另一极”选民集中的地区,不愿和“另一极”选民为邻,甚至不愿接纳“另一极”选民成为自己的家庭成员。

  其次,长达几乎一个世纪的“南方重组”推动两党党内的极端力量大大加强。所谓“南方重组”是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南方从民主党一统天下逐渐发展为共和党票仓的现象。共和党迎合了这些选民的保守心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议题上更加趋于保守。而在此过程中,民主党内的保守派力量也逐渐削弱,自由派占据主导,民主党的执政理念更加偏左。

  第三,政党竞争异常激烈使两党难以合作。根据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弗朗西斯·李的研究,过去30年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两党在竞争中处于势均力敌的阶段,几乎每一场总统或国会选举,共和、民主两党都有击败对方的可能。历史上只有“镀金时代”(1876-1896)与过去30年的情况高度类似,当时两党轮流占据总统职位,控制国会多数,政党斗争非常残酷。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政党愿意支持另一个政党提出的政策建议,因为这只能为对方增加政治合法性。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政党只会强调他们与对手的不同,把原来并不显著的政策差异放大,以凸显“投我一票”的重要性。

  第四,初选制度、“选区不公正的划分”和媒体的夸大报道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参与中期选举投票的选民数量减少加上选民的“极化”倾向严重,使得两党候选人为了赢得选举都倾向于持更为极端的政治和政策立场。“选区不公正的划分”是指两党为了获得更多的众议员席位,利用权力对选区进行不公正的划分。根据法律,美国各州的联邦众议员人数取决于州的人口,州议会有权力划分选区,各选区的选民数应尽可能相等。因此,州议会多数党会利用权力“集中选票”,即将支持对手的选票集中在本方一定能获胜的选区;同时“分散选票”,即尽可能地将对手的铁票分散到数个选区中,以此巩固本方优势,分散对方力量。这种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稳操胜券的候选人在提出政策主张时,不用考虑党内温和选民和独立选民的立场,只要提出偏左或偏右的观点,稳固党内持极端立场选民的选票即可。

  3

  共和党成为参众两院多数党 

  奥巴马施政将受到更大限制

  问:2014年中期选举结果对奥巴马总统未来两年施政有什么影响?奥巴马将如何应对这种“跛脚鸭”总统的局面?

  答:由于中期选举后共和党成为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党,外界一般认为国会与白宫的矛盾将更激烈,奥巴马总统的施政也将受到共和党更大的牵制。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种可能,即在共和党控制众议院,民主党控制参议院时,共和党可以不与民主党合作,并把国会低效率和府会矛盾怪罪于民主党;但当其控制两院后,再采取这种策略就可能被选民怪罪,所以,也不排除共和党在一些问题上支持奥巴马总统的立场。

  共和党影响奥巴马施政最直接的手段是否决总统的行政和司法任命。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内,共和党利用“冗长辩论”规则阻挠参议院通过总统的多项行政和司法任命,直接影响了政府工作和司法判决的效率。虽然2013年11月参议院对“冗长辩论”规则进行了限制和调整,总统的任命只要获得51票即可在参议院通过,但现在参议院被共和党控制,共和党一定会利用多数优势阻挠奥巴马的行政和司法任命。11月8日,奥巴马提名女法官洛蕾塔·林奇担任司法部长,接替已经辞职的埃里克·霍尔德,这项提名能否在参议院通过,花多少时间通过,将是观察共和党影响奥巴马施政的重要个案。

  在国内公共政策方面,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将在一些争议激烈的议题上挑战奥巴马总统的政策。关于医改法案,虽然共和党强烈反对,但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表示,推翻奥巴马的医改方案需要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和总统本人的签字,基本不太可能,因此更可能看到的是共和党大力推动对医改方案的修改。在能源领域,共和党将竭力推动负责将加拿大出产的原油运往美国炼化厂进行加工的Keystone XL管道项目。在外交政策方面,共和党将更倾向授予总统贸易快速通道(TRA),这将有利于奥巴马政府推进目前处于艰难中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的谈判。

  美国两党政治的“两极化”特点已经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工作效率,美国民众因此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表示疑虑的比例明显提高,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因此失分不少。对此,美国国会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前文提到的对“冗长辩论”规则的限制和修改,以及在中期初选中采取“开放式选举”的模式(今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初选就采取了该模式,即选民登记时无论支持哪个政党,投票时都可以支持任何政党的任一候选人,得票数领先的两位候选人进入11月的正式选举),但目前看来,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非常有限,美国两党政治的“两极化”现象及其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博览
   第B04版:艺术/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8版:资讯/市场之窗
从中期选举看当前美国两党博弈
广告
新民晚报论坛/新民环球B02从中期选举看当前美国两党博弈 2014-11-13 2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