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互动/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胖、熬夜、压力大,小心惹来糖尿病
叶雪菲
  ◆ 叶雪菲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患有糖尿病的总人数已达9240万,且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每年新发患者达680万。其中,上海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已达到11.3%。而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消瘦似乎是糖尿病最明显的症状。然而,上海市浦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周里钢教授表示,糖尿病晚期才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也就是人们印象中的消瘦。而在早期,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周里钢介绍,最新全国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症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8%和18.5%,其中成年男性的患病率分别为33.7%和13.7%,成年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29.2%和10.7%。而人们印象中体型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已经处于糖尿病晚期,其实,体形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是传统印象中体形消瘦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

  周教授指出,应酬较多的人往往饮食超标,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大增,直接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容易引起脂肪细胞变得肥大,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变小,同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易发生糖尿病。随着体型的肥胖,运动量却反而减少。而适量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使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改善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此外,工作压力大的人特别是骨干人群,由于精神长期高度紧张,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血糖、血压的持续增高,也更容易造成糖尿病。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长途飞行,在国际间往返,很容易因倒时差而打乱生物钟,扰乱肠道微生物的活动节奏,或会加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对此,周里钢教授表示,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经常熬夜等的确也会对糖尿病的形成产生较重要的影响。而长期接触化学、放射性物质,污染等,如PM2.5污染及化学污染,因胰岛功能遭到破坏而发生糖尿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博览
   第B04版:艺术/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种植牙“微创时代”来临 种植专家详解微创种植
肥胖、熬夜、压力大,小心惹来糖尿病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新民健康B14肥胖、熬夜、压力大,小心惹来糖尿病 2014-11-13 2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