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他在位于湾仔的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港通”开通初期,考虑到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参与较多的估计还是机构投资者。内地股民,尤其是散户,不应有通过“沪港通”赚快钱的想法,建议作基本分析,进行长线投资。
初期多是机构投资者参与
昨天,关于“沪港通”的一个重大消息,就是市场关心的税务问题终有答案。昨天傍晚,香港特区政府官方网站发表声明,欢迎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沪港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计划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的税收新安排。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财政司司长陈家强说,相信新安排有助“沪港通”顺利推行,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优势。
“‘沪港通’下周一正式启动。初期,我估计机构投资者参与会比较多,两地散户可能还是以观望为主。”蔺常念分析说,无论是香港散户,还是内地散户,对对方股市的运作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还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与磨合。而机构投资者却完全不同,“沪港通”没开之前,就已经对两地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看好“沪港通”后两地股市
他认为,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沪港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简而言之是“买不到”和“差价高”。首先,内地股民可以投资一些未在内地上市的大型企业,比如银行、保险等领域国际性金融机构和香港本地知名公司,还有因政策限制不能在内地上市的博彩类股票等等。其次,就是同一个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差得比较大,投资者也会产生兴趣。
近段时间,美国和德国股市屡创新高。但是,内地和香港股市与当年曾经达到过的高点尚有距离,因此,蔺常念看好“沪港通”启动后的两地股市表现。当然,“热切盼”同时也有“冷思考”,蔺常念坦言,要提醒一下内地股民,尤其是散户,抱着借“沪港通”的东风“赚快钱”的想法要不得。现在列入“沪港通”中港股通名单的股票有268只,主要是一些大型股与中型股,几乎没有小型股。所以,内地投资者不能操之过急,换句话说,不能按照炒消息的短线手法来操作,应该做一点长线投资,做一点基本分析,看什么股票好才出手买。
特派记者 陈杰(今日香港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