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午餐盒
刘伟馨
  刘伟馨

  《午餐盒》是一部印度电影,要是你以为它像许多印度电影一样,是唱唱跳跳的传统歌舞片,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平实风格让我吃惊,我好像是在看一部伊朗电影,或者是比利时达内兄弟的电影,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图景可触可摸。

  早就听说印度孟买有一个奇特的午餐运送体系“达巴瓦拉”:数千名快递员,每天从城郊把各家各户烹制的午餐收拢来,通过火车、巴士,运送到城里上班族手里。《午餐盒》里,戴着白帽子、穿着白衣服的快递员,中午前,登上火车,成群结队穿梭在热闹的都市、办公楼,递送午餐;下午,又收起空盒,一起坐在车厢里,拍着手、唱着歌原路返回,真是一个有趣的场景。据说“达巴瓦拉”午餐运送准确率达99.9%,可在电影里,妻子原本给丈夫做的午餐,不料却错送到了陌生男人手里。圆形四格的不锈钢午餐盒,不仅装着美味佳肴:印度芝士、咖喱拌饭、烤饼……也装着“美味情书”——素不相识的两个人,通过午餐盒,开始了每天的“鸿雁传书”。 

  这看起来像是一部戏剧性很强的浪漫电影,似乎一切都建筑在误会、偶然、暧昧、阴差阳错之上,事实上,它虽然讲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午餐盒故事,但整部电影,传递的都是尘世内容。午餐盒的这一边,是女主角伊娜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这是一个会做一手好菜的家庭主妇,她原想用美味满足丈夫的胃,进而拴住他的心,可丈夫根本不在乎她。丈夫有了外遇。午餐盒的那一头,保险公司理赔部的费兰迪也并不开心,在公司干了35年,下个月就要退休了。他的妻子早已去世,独自一人使他变得孤傲、冷漠。

  这是两个都需要倾诉的人,一来一往,午餐盒出乎意料地把他们连接了起来。我很喜欢看他们藏在午餐盒里的“情书”,费兰迪说:“今天的菜太咸了。”“辣椒太辣了。”呵呵,没有“你好”“谢谢”,连住在伊娜楼上的邻居阿姨都要打抱不平:“他把饭菜吃光了还要投诉。”“情书”充满着温情,伊娜讲着住在楼上的邻居阿姨的故事:丈夫昏迷醒来后每天盯着天花板东亚式电风扇看,有一次大厦停电,电扇停转,丈夫心跳骤然减慢,邻居阿姨从此装上发电机,电扇一转就是15年。费兰迪也动情地讲着去世的妻子:“每逢周日她看旧影带时,我都在外面修理单车或是抽烟,我从窗外看到她在电视机屏幕上的影子,她在笑,我真希望那时候一直看着她。”“情书”里也有劝诫,伊娜说:“每抽一根烟就要减寿五分钟,我爸就是生的肺癌。”费兰迪想吸烟时就改用手模拟吸烟动作。费兰迪也说:“你们何不再生个孩子?有时孩子可挽救婚姻。”伊娜真的穿上和丈夫度蜜月时的衣服,想唤醒丈夫的记忆。伊娜和费兰迪聊起过去的时光,过去的旧电影、老歌曲,儿时的玩伴,消失和存在的老房子;他们聊着未来的向往,何不一起去不丹?那里没有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国民快乐指数。他们渴望着见面。

  《午餐盒》的导演并没有让他们见面。伊娜约费兰迪去咖啡馆,费兰迪去了,却远远看着伊娜。“我一身老伯气味,没有人会买过期彩票,你很年轻,仍可以去做梦。”伊娜去费兰迪的公司找过他,他已离开。伊娜写了最后一封“情书”:“我们会乘下午的火车去不丹,我或许会寄这封信给你,又或许会留着这封信,待多年后再拿出来看。”印度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有时上错火车,却去对了车站。”导演将结尾定格在这样场景:费兰迪乘坐火车,一路驶来,而伊娜凝神远望。他们会见面吗?他们会开始一段旅程去对一个车站吗?答案自然由你自己去揣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化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专版
参观钟书阁随想
午餐盒
喝 茶
轨 迹
畚箕山上的大炮
给孩子最好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午餐盒 2014-11-17 2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