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孩子最好的
谷好好
  谷好好

  “娃娃爱戏日——京昆折子戏与学生展示交流专场”,是2014第十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活动的亮点活动之一。推出和参与“娃娃爱戏日”活动,其实是昆曲一直以来都希望做的一件事。我们常说“从娃娃抓起”,其实这个“抓”并不是去要求孩子学习,而是你给予了孩子什么——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萌发兴趣,修炼品格,这才是“娃娃爱戏日”诞生的动因。

  在我这代人的童年记忆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占据着相当比例。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电子产品的普及、快餐时代的节奏、网络文化的侵袭等,让小脑袋瓜在众多的信息轰炸下,难以取舍,无法很好地辨识,去芜存菁。正是在这样的当口,教育系统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观念。要实现这一目标,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首选。

  我本人自小学戏,至今已有28年,尽管扮演过几十个舞台角色,仍然感到“戏海无涯”,尤其深切感受了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其文化积淀深厚,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是值得我学习一生、追求一生的。

  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一不受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昆曲素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2001年5月18日,昆曲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今,昆曲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了解、熟悉和喜爱。昆曲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从一字一句一拍,都有章法可循,有规矩可依。但这样的规矩、章法,并不是窠臼,而是一份雕琢,一份使命感。相信,这门古老的艺术,凭借其数百年的积淀,必然可以很好地丰富同学们的美德教育。无论是传递仁义礼智信的剧情,还是蕴含诗词曲赋的音乐,都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之一。

  此番“娃娃爱戏日”,我们昆剧团推出了经典剧目《三打白骨精》,一出脱胎于中国古典名著,在过去二三十年间,作为上海昆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之一常演不衰。从我的恩师王芝泉老师创排此剧,到我们昆三一代演出百余场,成为昆曲经典代表剧目之一,再传承到如今的昆五班。剧目中凝结的,是几代昆曲人的智慧、创造与心血积累。

  上海昆剧团演出的《三打白骨精》,尊重原著,更提炼出了故事中“真善美”的主旨,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昆曲,演出中我们增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类小朋友所喜爱的角色与台下小朋友的互动,编排了孙悟空开打中幽默的对打,让小朋友痛快欢呼。青年昆曲人一场戏满身汗,丝毫不怠慢。台上满宫满调地尽心尽力呈现,让小朋友乐在其中。身在其中,切身通过自己的表演来感受艺术,与纯粹的表演完全不同。那份投入与体会,可以更好地加深认识,提高孩子们对戏曲表演的认知和兴趣。

  “娃娃爱戏日”是一个开端,传统文化普及从“娃娃”做起。我们期待能通过这样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希望用昆曲这种艺术形式,将最好最美的故事,奉献给我们希望的一代。

  昆曲走向娃娃——因为,我们要给孩子们最好的。

  十日谈

  蓓蕾之歌

  首届儿童剧展演的剧目精彩纷呈,好戏连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化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专版
参观钟书阁随想
午餐盒
喝 茶
轨 迹
畚箕山上的大炮
给孩子最好的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给孩子最好的 2014-11-17 2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