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坏”胆固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坏”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就会增加。
具体说来, 当血液中“坏”胆固醇不断增多,就会在血管上沉积,可以说,“坏”胆固醇正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继而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受阻;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血管的阻塞,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即人们常说的脑梗死。
因此可以说,“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元凶。控制“坏”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缺血性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防治的关键是针对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针对那些已经发生了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如何防止其“二进宫”(即复发),因为卒中疾病非常凶险,而且在发生之后有很高的复发风险,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根据血管风险危险分层,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1.8mmol/L。
第二类情况,是针对那些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需要根据血管风险危险分层评估来确定自己的心脑血管危险程度。具体可以成为以下两种情况:
(1)虽没有发生缺血性卒中, 但是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则属于极高危人群,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2.07mmol/L(80mg/dL)。
(2)虽没有发生缺血性卒中,但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1-4期)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将LDL-C控制<2.59mmol/L(100mg/d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李焰生教授指出,以上这两大类人群都要明确自己的胆固醇的控制水平,必须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尤其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更需要重视他汀类药物的防治作用,不停药、不减量、定期血脂检查。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