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安倍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安倍为何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他的把握有多大?此举对中日关系发展有何影响?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安倍经济学弱点暴露难以为继
利用尚存优势以实现长掌相印
问:安倍为何做出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的决定?这与“安倍经济学”受挫有无关系?
答:原因是复杂的。安倍内阁成立以来,内政外交上多有倒行逆施之举,例如,发表一系列否认侵略历史的讲话,制定“特别秘密保护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钳制言论自由,挑战和平宪法,激起日本人民反对,甚至出现成千上万市民包围安倍官邸和以自焚方式抗议的情况,导致安倍支持率跌破50%。安倍进行内阁改组后,数名阁僚又被曝有“政治资金”问题。为巩固日美同盟,安倍坚持将美军普天间机场从冲绳县宜野湾市迁往该县名护市边野古地区,但新当选的冲绳县知事明确反对,这使安倍的搬迁方案,又陷风雨飘摇之境。
更令安倍头疼的是“安倍经济学”——安倍用以赢取支持率的主要纲领,逐步暴露出根本弱点,难以为继。
“安倍经济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刺激政策,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内需,促使日本摆脱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和经济疲软状态。为此,采取三项基本方针,又称安倍三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
这三项的前两项并不新鲜,基本指导思想来源于凯恩斯主义,通过增发货币,扩大公共投资,克服经济萧条。但与以往相比,由于日本各界期盼经济复苏殷切;加上美国出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需要,希望日本尽快结束经济萧条,对日本的金融政策采取了容忍态度,这使安倍能更放手地推行这两项政策,甚至敢于做“同时抓两只兔子”的事,在推行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的同时,提高消费税;甚至敢于改变日本货币政策的权限在日本银行的惯例,将一直对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日本央行行长换成对他俯首听命的人。
这种情况下,“安倍经济学”实行初期,颇显大刀阔斧之势,经济出现升势,但随时间推移,内在矛盾加剧。今年4月,日本消费税从5%增至8%后,第二季度日本经济环比便下降1.8%,换算成年率下降7.1%;9月,日本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下降5.6%。由于日元汇率大幅下跌,进口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为降低成本,不少工厂不得不转至海外,削弱了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今年第三季度,日本货物出口仅增长1.9%。日本名义工资增速虽然从负数变成正数,但联系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工资的增速还是负值。
在安倍三项经济政策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唤起民间投资的成长策略,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和社会深层次的矛盾,短期内很难看到实效。
11月17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GDP比上一季度减少0.4%,折算成年率则减少1.6%;如果算上物价实际影响,比上季度减少0.8%,折成年率则下降了3.0%。预计今年日本GDP增幅要远低于原先预测的2%。
显然,如不对“安倍经济学”作重要调整,设法转圜,而继续强力推行,很可能导致自民党翻船。据日本媒体报道,11月4日参院预算委员会集中审议时,对安倍内阁作了严厉追究,使安倍意识到“这样下去将撑不到明年的例行国会结束”,“如果走投无路时再解散,将无法实现长期执政”。
综上所述,可知安倍决定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是在颓势渐露的情况下,企图利用在野党缺乏准备,自民党优势尚存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对在野党的发难,力争转被动为主动;同时,以问信于民的姿态,争取选民支持,通过延后一年半增加消费税的决定,减轻“安倍经济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负面影响;如果大选取胜,则可借胜势扭转支持率下降趋势,实现长掌相印的目的。
2
安倍错误对华政策影响日经济
日经济界冀重建中日经贸关系
问:中日关系的现状是否与日本经济负增长有关?
答:是考虑因素之一。日本GDP增幅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萧条难去,与安倍错误的对华政策存在密切关系。
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美国实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地区秩序进入重要调整阶段。
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前,中日关系因野田内阁将钓鱼岛“国有化”,已陷入紧张状态。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中日关系不但继续趋向紧张,而且出现了由局部问题的对峙演变为全局性抗衡的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在于安倍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上述根本性偏差。这种根本性偏差,明显影响到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统计,近10年来,中日贸易增速远低于中国外贸总额的增长,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受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中日贸易总额与中欧贸易总额、中美贸易总额的差距越来越大,2013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125.5亿美元,中欧贸易总额为5590.4亿美元,两者相差2464.9亿美元,而2010年两者相差1819亿美元;2013年中美贸易总额为5210亿美元,与中日贸易之差为2084.5亿美元,而2010年两者相差875亿美元。韩国GDP总量不足日本的1/5,但去年中韩贸易额已达到2742.5亿美元。按目前状况,中韩贸易额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超过中日贸易额。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2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日贸易额同比减少了6.5%,下降至3119.9518亿美元,连续2年出现减少。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同比减少了10.2%,下降至1298.8328亿美元;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减少了3.7%,下降至1821.1190亿美元。
中日经济关系的这种状况,引起日本各界,特别是经济界的担忧,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力图减轻安倍错误政策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2013年11月18日,日本经济界组织近180人的大型代表团访华,希望重建中日经贸关系。此次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安倍首相,日本经济界很快对此做出高度评价,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称“关西经济联合会也愿从民间的立场谋求关系改善”。
3
解散众院后局部调整对华政策
但中日关系将长期处较低水平
问:安倍举行大选的前景如何?大选结果对中日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答:大选前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目前,在野党及其支持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自民党进行质疑、批判。
其一,质疑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的必要性。日本共同社11月19日和20日实施的关于安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民意调查显示,对安倍宣布解散众院表示“无法理解”的占63.1%,表示“可以理解”者只占30.5%。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山口二郎指出,“日本国民大多质疑这次大选的必要性,他们都明白,这只是为了安倍自己的权力。”
其二,批判“安倍经济主义”。民主党指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导致日元急速贬值、物价走高、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等不良后果,“远远超过半数的民众完全没有实际感受到经济的复苏。”维新党则针对自民党关于安倍内阁成立后就业人数“增加了约100万”等宣传,尖锐反驳称“(非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完全不平等”,就业增加的是非正式员工,这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三,反对消费税增税。维新党党首称,日本今年第2、3季度的经济负增长“最大的因素是消费税增税,造成占GDP六成的消费萎靡不振”。
其四, 反对以内阁决议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民主党以国会讨论不充分为理由,要求安倍撤回今年7月批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
同时,在野党紧锣密鼓地进行力量组合,以增强竞争力量。民主党党首海江田表示,必须通过与维新党统一政策及协调候选人,阻止安倍的野心。
应该说,在野党的质疑、批判,击到了自民党的疼处,具有一定杀伤力。但是,首先,在野党的力量薄弱且分散。对于民主党和维新党的力量组合,日本媒体认为,“距离大选时间紧迫,决战已拉开帷幕,此两党全面合作的希望渺茫”。而且“安倍经济主义”虽然破绽百出,但民主党执政时的经济政策也乏善可陈。消费税增税遭普遍反对,但这项政策是民主党执政时留下的,民主党难以就此对自民党猛烈攻击。此外,在国际条件上,美国固然对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抱有警惕,但相对民主党而言,对自民党要信任得多,当年民主党首相鸠山由纪夫下台,就有美国的影响。
上述情况下,日本大选前景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自民党胜算大得多。据日本媒体最新民调,自民党仍有37%的支持率,民主党的支持率为11%,维新党、共产党等支持率在5%左右。
安倍错误的对华政策,严重影响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安倍经济主义”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倍难以忽视日本民众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压力。此前与中国政府达成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四点共识;11月17日,自民党干事长又与中国相关机构就重启双方政党交流机制达成一致。21日,安倍内阁通过一份答辩书,承认中日达成的四点共识中“包括靖国神社参拜问题在内的中日间所有政治问题”。这些迹象显示,安倍有利用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机会,局部调整对华政策,以挽颓势的考虑。但其对华政策不会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安倍的战略选择,上述答辩书便同时声称,关于首相参拜靖国,“作为政府不应当禁止”、 “日中两国之间必须解决的主权问题是不存在的”。安倍掌权期间,中日关系将长期在较低水平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