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督查作为改革适配器,至少要达成三个层面的目标:传达“上意”、体察民情、政策沟通。中央已有明确部署的政策,督查方向就是凸显倒逼压力,防止有的地方“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重点是清除“重发文、轻落实”的痼疾。
看重督查,更紧要的用意,是让改革的鱼儿回到水里去发现问题,以便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用较小的振幅换取较大的改革推进力。中办、国办这次联合督查,摒弃了以往“重督查、轻服务”的思路,也慎用一票式否决的方法,而是重视与被督查对象共同会诊,找出真正的问题、发展的症结所在,以更具协调性的政策调整赶走空头文件。毕竟,督查不是为了制造上下紧张,而是要共谋出路,拿一位督查组成员的话说,就是“基层一线走到、真实情况看到、群众声音听到、存在的问题找到”。
这个意义上的督查,相当于为改革提供后期微创手术。它不仅注重“马上办”的行动力,更强调“办到位”的公信力。出于这种考虑,这次联合督查不再是“闭门督查”,而是对督查效果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和网络社会评价。强调上下一贯的督查,追求与其他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横向联合,无疑将获得更大的改革执行力。(刘天亮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