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发的一段话。说是已经不能看金秀贤这张脸,看到就觉得烦。大惊。这可是当初《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时,每天都在刷金秀贤美图的痴心粉丝一枚啊。
女人果然是善变的?我看这事也不能一概而论。问题在于——金秀贤热,已在退烧。
有高烧的一天,就有退烧的一天。还珠格格烧过,流星花园烧过,裴勇俊烧过,金秀贤——也要成“烧过”了。
“烧过”还有另一层意思,烧得过了头。一个好的演员,一部走红的作品之后,有很多代言找上门来,是走红的衍生品,是正常的。经纪公司等的也正是这一天,拍广告接代言当然比拍戏来钱快。深谙“一旦下一个角色出现,上一个角色的形象就淡化”道理的经纪公司,便迟迟没有让金秀贤再接新戏。一天天地以“都教授”的形象,拍广告、出席活动,赚快钱。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过度地消费了金秀贤,透支了他的明星价值。
仅仅在中国,五花八门的代言就近40个。一个代言一年的费用是500万起跳。早就赚过了亿元。而韩星都是胜在包装,金秀贤也不例外。广告代言接太多,质素也就层次不齐。有的大牌包装还算得体,延续了“都教授”风格。有的从品牌气质到广告拍摄都是低劣水准。再笨的粉丝也知道这是拿钱做事,印象分打了折扣,也拉低了其他被代言产品的形象。
再就是让人着急的媒体关系。本人曾有幸也可说是不幸地参加过一次金秀贤的见面会。那是多年采访生涯里绝无仅有的一次。事前不告知具体地点,集合后被收去了身份证,再由大巴接往一个地下室。记者会上采访问答都是演戏一样安排好的。现场也不许摄影摄像。当时我就崩溃了,这哪是去记者会,这简直是解救被绑票的人质嘛。
不仅是媒体,参与过金秀贤相关活动的公关也都叫苦不迭。因为接待要求规格之高,提出条件之苛刻离奇。最近一次金秀贤来上海,活动完了,看到一位公关朋友在网上甩出一张他的照片,下面写了两个字“再见!”醒目的感叹号,一切尽在不言中。钱是赚走了,口碑却坏掉了。后续发酵就是:一方面粉丝热捧,一方面媒体浇冷水。常温下热遇冷变冷,很少见冰水被热沸了的。早在8月就有统计显示:金秀贤代言的产品销量出现了奇特的“一代言就下降”的趋势。有品牌发现这一现象后,急换广告。明星退烧是规律,但退得迅速,急转直下,也是一个奇特的金秀贤现象。
对事不对人,金秀贤和都教授都是可爱的,只是现在处于耗损过度状态。商家们就别再迷信什么亚洲巨星的代言魅力了。教训已在面前。来自星星的都教授,一夜成名的金秀贤,请好好地回到片场去拍戏吧。让退烧了的粉丝再因为作品爱上你,那才是一个演员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