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如何度寒冬
吴婷
  吴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见冬天之漫长。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则描述着冬之寒冷。《拾遗记》中记载“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昔炎帝始变生食,用此火也。”可见我国在上古时期便发现了煤炭,并用其生火取暖做饭。

  秦汉时期,古人主要依靠“壁炉”和“火墙”取暖。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以取暖。东汉《西京赋》有载“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说到了“温室”。

  汉代便有了温室殿,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防寒保温的设备。《西京杂记》载:温室殿的墙壁用花椒和泥土涂的,壁面披挂锦绣,设有屏风与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汉代另有宫殿名为椒房殿,原来花椒也能取暖。《汉宫仪》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这种以椒涂室的取暖方法,一直被后人效仿。晚唐诗人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中“椒缀新香和壁泥”与宋代王珪《宫词》中“香壁红泥透蜀椒”等都提到了“椒泥”涂墙取暖。

  古人取暖大都使用木炭,平常百姓家就有火盆、熏炉、手炉、足炉等。火盆是铜或铁制成的。熏炉就是外面加上一个笼罩,下部为盆,上部为罩,贵族家中一般使用铜质的,民间多用陶土和铁质的。手炉是方便手握的小火炉,内置炭火,炉外加罩,形状多样。足炉比手炉大,是用锡或铜制成,民间称“汤婆子”,装上热水,可以放到被窝里焐脚,与现代的热水袋雷同。宋代黄庭坚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这种暖具。

  到了唐代,经济繁荣,皇宫用炭比百姓要讲究得多。《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皇宫取暖用的是西凉国进贡的“进口瑞炭”。唐玄宗的宰相杨国忠家取暖时,用蜂蜜将炭屑捏成双凤形,烧时再用白檀木铺在炉底,这样余灰不会杂染。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面对酷寒漫长的冬天,祖先用智慧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取暖工具与方法,令人惊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民生上海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新民法谭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花城
   第B04版:自贸之窗/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0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1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上海“米道”
退烧
古人如何度寒冬
万群烟杂店
今宵灯谜
憋气伤健康
栽种的喜悦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古人如何度寒冬 2014-12-05 2 2014年12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