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的那只诺基亚手机不小心从窗台掉到水泥地上,修复已是回天乏力,我才换了一架“小米”,并成了微信一族,朋友们一一投到,不消一天,朋友圈里已近百人。
那天从上视新闻频道得知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去世的消息,便油然想起那年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生产队打谷场上观看《追捕》时的情景;正想找机会重温旧情,当晚微信上就出现了这部电影中的插曲《杜丘之歌》,随着“啦啦啦啦”的旋律,仿佛看到杜丘和真由美正骑在一匹骏马上,扯着缰绳纵情驰骋,冷峻的硬汉和娇柔的美女,用强烈的视觉反差,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除了影迷还有书迷。近日便有朋友发来这样一条微信,“冬天,以怎样的姿势读书?”打开一看,好家伙,这姿势需要多少元素来搭配:沙发或躺椅,飘窗,咖啡热茶红酒香烟,暖色的灯,壁炉……昔日有名家伟人兀自能在喧闹的集市上读书,现代人的冬日读书竟是这般“小资”。不过,细细一想,能在如此舒适雅致的环境下读书,确实惬意,况且,热茶香烟,也是我所钟情的。
也有朋友直接送上“十首中国现代情诗”。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等,均在其中。尽管之前也曾翻阅过,但现在一首连着一首,再细细比较、品味,还是觉得有一双温暖的手,在不时轻抚着我心中那块最柔嫩的芳草地。
书画之外还有摄影。许是手机本身就具备了完善的摄影功能,打开微信群,常常能看到朋友的最新作品。一个简洁的地名“徽州”,一组照片,就足以引着我走进古色古香的徽派村落。穿过山水环抱的多进院落,惟见黑瓦白墙,马头翘角,石雕漏窗,木雕楹柱,只觉目不暇接。这几天,深秋的梧桐树,寒风之后的满地落叶,也常常撩拨着我的心弦,令我心旷神怡。
自然,在我的小米上,占据更多比例的微信,还是那些“心灵鸡汤”、生活小诀窍,以及不少良莠不齐的段子。但心灵鸡汤中不乏新鲜精辟的。“理解是一座桥,宽容是一把伞”,“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日久不一定生情,但一定见心”,可谓辞约旨丰;而“套被单的最简单方法”,还真是非常实用。至于那些当今司空见惯的杂色段子,也未尝不可用来放松一下心情。
倒是我应自责,因为我极少对朋友们的微信点赞,更是至今尚未发过一则微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的这首《断章》,有点像在描述我的这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