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民间版”成为“官方版”
俞亮鑫
  □ 俞亮鑫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近日在沪推出了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1.0版本)。这一标准提醒人们,很多平时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影视剧和动画片,因其中有涉及暴力、脏话、色情等内容,其实并不适合孩子们观看。

  这一分级制被人们视为“民间版”,对制作单位和播出平台均不具备约束力,因而很可能引发话题后即销声匿迹,没有实际操作意义。正如陆宇斐博士所说:“我们并无权力禁止那些影视动画播出,但随着分级制度的传播,希望不符合标准的影视动画没有收视率,从而影响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让他们制作影视动画时更多地考虑社会效果。”

  应该说,这是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极有可能落空。近年来,中国儿童影视剧中出现涉及暴力、脏话、色情等内容广受非议,虽然让家长们普遍感到担忧,社会舆论也一再呼“禁”,但却一直收效甚微。这说明,许多影视制作单位和播出平台并不是不知道暴力、脏话、色情等内容对儿童有害,可他们就是一意孤行,热衷于此,说到底就是想由此来博取眼球效应。一道道“禁播令”也难禁此类镜头“前赴后继”地不断涌现。

  毋庸置疑,儿童影视动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由于缺少科学分级,这些影视片中的暴力、色情、污言秽语等也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去年4月,连云港9岁男童模仿“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的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今年3月20日,宿迁一个两岁半的男孩,模仿动画片《熊出没》里的光头强,用斧头把自己的两根手指砍伤。虽然这些只是极端的个例,但却说明,如果没有分级管理,由误导所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去年10月,央视等20家动画制作和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不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喜羊羊》《熊出没》两部动画片被点名。然而,倡议也罢,承诺也罢,呼吁也罢,点名也罢,均不能奏效,更不能制止,其真正原因就是眼球效应背后有商业利益在驱使。

  这一参考了美国等多个国家儿童影视剧标准而推出的“民间版”分级标准,理应得到影视行业、播映单位、监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尊重,而净化儿童影视,仅靠“民间分级”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情况下,对“少儿不宜”的内容作出严格限制,更要出台带有约束力的“官方版”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申城社区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专版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期待“民间版”成为“官方版”
初见新“媚娘” 想起老“甄嬛”
《老农民》今晚上荧屏
“最美理发奶奶”有副好嗓子
“译声一试”昨颁奖
《军中乐园》入围柏林电影节
《镖门》今晚开播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5期待“民间版”成为“官方版” 2014-12-22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