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久前,这里还被附近一个别墅区的开发商圈占着。李先生拨打市民热线投诉后,经过热线传递和执法部门的努力,最终还绿于民。
记者从12345市民热线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市民致电投诉占绿毁绿的不在少数,由于有一支专业执法队伍,这些投诉大多有较好的处理结果。相比之下,另一项事关健康与环保的投诉——公共场所控烟,来电者也不少,但由于执法软肋,结果却往往无法让人满意。
占绿毁绿投诉见效快
今年12月1日,家住杨浦区中山北二路的市民张女士给12345热线打来电话,投诉小区绿化正被物业公司破坏,改建成停车场。市绿化和市容部门接到热线转来的工单,立即派出执法队员赶到现场,发现的确有工人在掘土移出绿化。执法队员立即责令停止施工展开调查,因受施工人员阻碍,又请求公安部门到场支援,及时制止了毁绿行为。
记者查阅12345市民热线工单发现,在众多占绿毁绿的投诉中,中心城区小区铲绿建车位和近郊别墅区违法搭建占绿毁绿最普遍。但由于有一支专业执法力量,接到投诉后,执法队员往往可以立即到场,及时制止和处罚占绿毁绿行为。而对于那些经过业委会同意并经绿化部门备案的车位改建行为,也可以及时解释,给投诉者说法。
禁烟控烟执法难到位
今年10月,家住浦东的王先生给12345打来电话,投诉住户在电梯抽烟。但接到投诉后,小区物业的解决办法仅是在电梯里加了一张禁烟标志。“电梯里已有两张禁烟标志,根本没有实际效果。”王先生只能继续投诉到房管部门,物业答复:已经尽了职责。王先生根据控烟条例第二十条,要求房管部门作出处罚,得到的回复是:我办不是禁烟主管部门,无法处理。
为何会出现这种推诿?记者了解到,上海控烟的基本原则是“限定场所、分类管理、单位负责、公众参与”,也就是说,并没有专门的执法部门,而是由卫生、教育、文化、食品药品监督、房管、公安等部门各管一摊,这种全社会参与的想法虽好,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今年12月1日,金山市民沈先生打电话投诉某证券公司违反控烟条例,“大厅贴了很多禁烟标志,但仍有很多人吸烟。”此单先被转给了卫计委,后又转到文化综合执法部门,最终被划为单位负责不了了之。今年10月26日,市民吴女士投诉南京西路上一家著名餐厅违反控烟条例,3天后,相关执法部门才到现场检查,结论是未发现问题。显然,这并不能令投诉者满意。记者根据来电回拨,采访了几位投诉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目前的控烟执法还是较软。
控烟执法遇九龙治水
记者了解到,执法难可以说是各大城市控烟的共同难题,广州媒体就曾报道:广州15个部门共管一支烟,却遇到了九龙治水的困境,主管部门承认,由于缺乏一支集中的控烟执法队伍,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协调难度很大,因此酝酿从重点执法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控烟执法分队。此前,北京也曾想效仿香港成立一支百人规模的专职控烟队伍。
今年11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要求将禁烟扩至室内所有公共场所。控烟的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如果无法解决执法这一关,法规在基层的执行依然得不到保障。 本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