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多年来各种设备陆续登场,目前仍无完美方案——~~~
多年来各种设备陆续登场,目前仍无完美方案——~~~
多年来各种设备陆续登场,目前仍无完美方案——~~~
多年来各种设备陆续登场,目前仍无完美方案——~~~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年来各种设备陆续登场,目前仍无完美方案——
解老公房“爬楼难”还缺什么?
李一能
■ 厢式电梯今年起未获投入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 座椅式电梯操作简便 杨建正 摄
  12月16日,在静安区残联的牵线联系下,上海首台在老式居民小区使用的“座椅式电梯”正式亮相,使得静安三和小区的居民成为这一新设施的首批体验者。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在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出门上下楼难的探索一直在持续:先有老式高层住宅加装厢式电梯,后有便携式爬楼机服务站在各区布点,如今“座椅式电梯”的加入使得饱受腿脚不便困扰的群体看到了解决出门难的新的可能性。

  各种电梯、爬楼机陆续登场,能否缓解上下楼难这一“城市老年病”?记者采访了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发现各种电梯的推广从技术到资金都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使用者是否已经对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座椅式电梯

  使用方便 售价嫌高

  12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静安区三和小区,上海首台在老式居民楼安装的“座椅式电梯”在这里运行。安装电梯的居民楼是一栋典型的多层老式公房,最高7层,楼里住着许多老人,年纪最大的90岁,不同程度地面对“上下楼难”这一问题。

  记者看到,这台电梯的结构很独特,可以理解为在楼梯扶手上安装了轨道,可折叠的座椅固定在轨道上,在使用者操作下缓缓运行,从1楼到7楼大约五六分钟。

  72岁的王黔老人住在7楼,因病行动不便,不能正常上下楼梯,除了偶尔在家人的搀扶下艰难外出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买菜都必须让邻居代劳。

  在得知英国仕腾达公司有意在她家居民楼捐助一台电梯后,楼组长王阿婆积极与楼中居民沟通协调。在居委会的协助下,居民们制订了电梯使用公约,明确了成本分摊、后期保养、志愿者值班等多项制度,促成了电梯成功安装,试用数周,效果良好。

  王阿婆告诉记者,非常感谢静安区残联的牵线与电梯公司的捐助,“座椅式电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很安全,维护成本也很低,每户一年一二百元左右,但前提是电梯的安装与硬件都是免费的,所以很快得到了居民的支持。“东西是很好用,但是如果全部费用要我们自己承担,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王阿婆说,她觉得要大规模推广这种电梯难度不小,34万元的硬件成本对老式小区的居民而言仍然不是一笔小数字。

  加装厢式电梯

  一度火热 目前停滞

  在老式高层公房加装外挂式厢式电梯,也曾被视为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出行不便群体上下楼难的有效举措,但从2002年启动至今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今年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探索未能大规模推广?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老式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始于2000年“平改坡”项目。2002年,闸北区陆丰小区2号楼至4号楼首次尝试以给原有6层楼住房加层的方式加装电梯,加层房屋出售所得用于补贴电梯安装与前期保养费用,业主只需支付电梯运行费。

  之后也有一些老式小区尝试各种方式加装电梯,均取得了成功。但从此后多年,除了静安美丽园小区成功安装外,其他成功者寥寥无几。一直到2011年,上海市房管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提出应当遵循“业主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兼顾各方、依法合规、保障安全”的原则进行。2011年8月,市老年基金会开展多层住宅加装助老电梯公益项目试点工作。可截至2013年底,试点工程无一开工。2014年起,政府未再增加老公房电梯安装的投入。

  为何老公房的“电梯梦”难圆?据了解,多层住宅外墙加装厢式电梯存在占地、房屋改造配套、噪声、震动和光线遮挡等问题,并非“一招吃遍天下”,许多住宅并不适合,往往一幢楼中如果有一户居民反对,整栋楼的安装电梯计划就会化为泡影。

  便携式爬楼机

  试点两年 冷热不均

  另一种解决残疾人、老年人出行不便的辅助无障碍工具就是“便携式爬楼机”。借助这一设备,轮椅车也能具备爬楼梯的功能。上海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副主任金荣告诉记者,原来探索过帮助残疾人等出行不便群体家庭装备这一“上下楼神器”,但因为考虑到成本过高和对操作者有一定要求,所以最好还是采取各区布点、预约租借的方式加以推广。

  据了解,试运营两年来,上海共有10个区县设立了爬楼机租借服务点,为居住在老式公房内的残疾人、老年人或过度肥胖者等行动不方便的群体服务,目前已经达到1年1万人次的使用量。

  金荣认为,各区的使用量冷热不均,在知晓率比较高的区域,爬楼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申请使用人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在次日上门提供服务,排队等候的用户很多;但在一些区域,爬楼机租借服务的知晓度还有待提高,虽然出行不便群体的使用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还不了解如何申请租借爬楼机。

  金荣表示,相比前两种加装电梯,“便携式爬楼机”的优势是机动灵活,无需安装成本,租金也很便宜,残疾人可免费申请,其他人群也只需象征性支付1元一次的租借费用,绕开了许多因为居民意见不同无法进入社区的障碍,但推广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便携式爬楼机成本较高,家庭独立购买压力较大,而且不少市民对这一辅助器械还不了解,对其安全性仍存有疑虑。从目前全市布点的情况来看,人员与器械总体还是比较缺乏,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下或潜在的出行不便群体使用需求,如果增加器械与人员投入,维护成本又会大幅度增加,因此这项服务仍在继续试点,以求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解决“爬楼难”

  如何协调 考验能力

  不论是加装厢式电梯,还是“座椅式电梯”或“便携式爬楼机”,都让出行不便群体看到了使生活更加便利的一种可能性。市残联维权处相关人员表示,这是很好的现象,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随着现在上海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残疾人、老年人出行不便问题也会愈加显现,对此,希望有更多的此类公益项目出现,尽快缓解老公房“爬楼难”这一“城市老年病”。

  对于各类电梯、爬楼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技术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资金上也可以通过“居民自己出一点、企业回馈一些、政府补贴一些”的方式逐步解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居民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些新事物。大规模的电梯改造势必让部分居民受影响,而“微创手术”式的小规模改造成本也很高,居民如何分摊费用的问题无法回避;爬楼机的推广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接受时间检验。“最终如何解决问题,不仅考验着政府部门,也考验着居民自治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和小区居民订立电梯使用公约的案例就是一个良好的参考。”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解老公房“爬楼难”还缺什么?
闵行区自闭症志愿者协会成立
装扮圣诞老人 带领孩子骑游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32解老公房“爬楼难”还缺什么? 2014-12-23 2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