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娃 二次手术均告失败
年仅10岁的小轩,出生后背部就出现一块软软的小包块,哭闹时向外膨出,且伴随着小便障碍。经医生诊断是“腰脊膜膨出和腰椎脊髓栓系”。1岁时在当地医院做了“腰脊髓修补术”后,症状毫无改善。6岁时又做了“终丝切断脊髓神经松解术”也告失败。此后父母带着小轩跑了多家大医院,但医生都直接表示无力医治。无奈之下父母决定孤注一掷,带着儿子去美国求医,但还是无功而返,小便依然无法控制。
与尿布相伴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小轩的自信心,他不敢上学。直至今年12月,已经10岁的小轩在父母带领下,辗转来到长征医院找到史建刚教授。这时,小轩的双腿已一瘸一拐地勉强“横行”,左下肢内翻,疼痛难耐。
新思路 脊柱均匀短缩减压
在详细了解小轩的病情发展过程,并仔细分析了脊椎的核磁共振检查后,史建刚教授认为,小轩的病是脊髓栓系综合征——这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脊柱脊髓疾病,以进行性、不可逆性的神经功能损害为特征,危害严重。由于小轩多次手术都没有达到脊髓神经减压的目的,如何在瘢痕黏连、内部原生态结构遭破坏的病灶上再次“释放”神经?这次手术无疑是一次高难度挑战!
早在4年前,史建刚教授就对脊髓栓系综合征这一临床棘手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传统的以终丝切断马尾松解术来达到缓解症状目的的方法,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金标准。但该手术无法达到充分的神经减压,且易发生再栓系、脑脊液漏或其他并发症,给病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针对这些弊端,史建刚发明了“脊柱均匀短缩脊髓轴性减压术”,即通过均匀缩短脊柱的长度,对受栓系的神经组织直接减压,有效规避了传统手术的缺点。经临床实践,这一创新的手术策略被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有了40余例成功的经验,也得到了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贾连顺教授、袁文教授的指导和认可。
截骨术 顺利实现自行排尿
作为脊柱后路手术各项复杂操作的“集大成者”,脊柱短缩手术要求医生具备高超的手术技艺和细心,要达到畸形脊柱的内固定准确置入、截骨,克服失血、脊柱序列偏移等并发症。
12月12日,史建刚教授为小轩制订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组专家们成功为小轩实施了后路椎体截骨脊柱短缩术——即通过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部分截骨,将脊柱缩短约23mm。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即出现提示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改善的波形。术后,小轩下肢麻木明显缓解,在顺利地拔除导尿管之后,小轩的父母发现儿子可以逐步自行排尿了,双下肢活动也得到了改善,一家人喜极而泣,满脸阳光灿烂的小轩高兴地说,我又可以上学啦!
通讯员 王根华 本报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