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到英国旅游,着实认真准备了一番,带现金是不可缺少的。英国这个国家很特别,它加入欧盟,却又不使用在欧盟成员国流通的欧元,一如既往地使用本国货币——英镑,是不愿在贫富不均的欧盟圈中承担过多,或是维护英镑的地位,不得而知,看来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国人精于算计。
临出发,我办了一张银联VISA卡,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英国刷卡购物就方便了,购买食品酒水以外的商品,可享受9折优惠,另按价格的12%退税,何乐而不为呢?转念一想,仅有信用卡是不够的,在一些小店购物,也许不刷卡而需付现金,手头要有些零钱,赶紧到银行又兑换了一定数额的英镑。在亚洲地区很值钱的人民币,与欧美货币兑换要以多换少,像被挖去一块肉,感触颇深。心疼的还在后面,没多久汇率发生不小变化,人民币与英镑之比跌破10元,兑换早了,多交了“三五斗”。
到了英国,辗转多个城市,每天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几个小时的路程,不管是昏昏欲睡还是观景听讲,下车首当其冲要解决上卫生间的问题。司机一般爱把车停在路边的加油站,有卫生间,还有袖珍小店。人“放轻松”了之后,还可在店内转转,买些鲜奶、果汁、巧克力、小点心解解馋。不出所料,小店还真的只收现金不刷卡,用英镑购物相当便宜,每次找回一把硬币。多了就犯晕,那些小硬币有七八种,颜色不一,有的币面并没有标明币值,我等成了“币盲”,虽然知道最小的硬币是“便士”,但谁能分得清呢?有个懒办法,再次购物时,每个团友手捧一把硬币,任由店主自己挑拿,其实人家不会多拿,倒像有些中国人有钱摆款呢,自己都不好意思。行程快结束,手里还有不少硬币,带回国没用,想在伦敦清了,在一家服装店选中一条30多英镑的苏格兰纯羊毛围巾,掏出全部硬币,店里的中国女雇员数了数说,叔,这还不够一英镑呢,看把我窘的!
英国还有个怪现象,同为英镑,却不能完全在全境流通。譬如说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英女王头像纸币,可在英国各地通用,但由苏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他人物头像),尽管面值汇率相同,却只能在苏格兰境内流通,在英格兰等地不能使用和兑换。有团友在苏格兰购物,找零竟收了几张10元的苏格兰英镑,回到英格兰结果可想而知,这都是“上车睡觉”的后果啊,不好好听讲,当然就懵懵懂懂。
除国内银行兑换的英镑,另带去几百英镑是女儿留英时未用完的,到了英国才知道,这些旧版英镑已停止使用,成为“文物”了。购物付款,商家不收;到当地银行以旧换新,因没开户,也不办理,四处碰壁。当初,兑换英镑的价格远比现在高,老婆一连几日心事重重。最后一天,到温莎堡游览,老婆不死心,孤注一掷再到附近的银行更换,当过英语老师的她磨起嘴皮,我们老远从中国来,不容易,想买些英国礼品回去作纪念。良好的语言沟通,其情也恳,打动了银行职员,最终如愿换成新版英镑,老婆那个高兴!看来英国人也不完全是固执保守的,有灵活变通的一面,尤其对善于购物的中国人开绿灯。
出国旅游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最好事先做些“功课”,对抵达国的概况做一定了解,才有可能避免“糗事”发生,游览购物皆大欢喜。
十日谈
出国糗事
美国汽车文化中的有些方面,给人印象很深,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