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浦东新区·洋泾社区~~~
浦东新区·洋泾社区~~~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新区·洋泾社区
文创营造社区归属感
吴健
■ “洋泾绒绣”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遗名录
■ 悦读越精彩吸引了众多年轻父母
  ◆ 吴健

  地铁员工徐辰珏有一双巧手,能把穿旧穿坏的服装变成精美的环保袋,她的创意随着口口相传而风行社区。退休教师沈焕荣有一双慧眼,能时时发现社区公共需求,用身边随处可寻的物资来发挥创意,做成种种用具,服务社区。民间达人张雷曾获“大世界吉尼斯微雕擂主”称号,他制作了“指尖上的艺术——传统团花剪纸”微课程,让市民在5分钟内可以学会团花剪纸……

  位于浦江东岸的洋泾街道,既承载着700多年的航运历史积淀,有着无数文化遗产,同时作为浦东开发开发的“新热点”,凭借教育资源集聚的“高地效应”,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达人”,如何把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推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洋泾街道办事处选择了一条全新的创意之路。

  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创意灵感

  “我们推动创意活动的一大目的,就是塑造充满凝聚力的社区文化。”洋泾街道办事处群文科负责人俞秋勤说。作为仍在开发的社区,洋泾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处于“人口导入”状态,对新居民而言,本地的传统文化既能帮助他们形成归属感,又是创意的灵感来源。

  洋泾街道把创意工作首先放在挖掘本地传统文化上。即将投入使用的“洋泾航运文化陈列馆”选址于现今泾南路50号的李氏民宅,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内置多艘精美的古船模型,陈列馆还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使参观者能仔细体验中国古船文明和航运文化,在文化上理解和热爱洋泾。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专家埃德加·沙因所说,象征物令内部成员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将自己的组织与外部组织进行明确的区分。

  除了航运文化,蕴藏于洋泾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被开发出来。2007年3月,“洋泾绒绣”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遗名录,2009年6月,“海派绒绣”被上海市政府列入第二批非遗名录,2011年“上海绒绣”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绒绣文化,洋泾街道专门编辑了绒绣技艺的网络教材,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民到相关企业参观,街道还与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建立联系,安排学生每周五下午到绒绣厂学习,并在洋泾社区图书馆举办学生绒绣作品展,为传承非遗文化培养新生力量,也让传统的非遗文化成为创意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用数字化学习提升创意的能力

  作为文化教育资源丰富的社区,洋泾街道从“数字化学习”入手,将带有创意气息的社区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市政府实事项目支持下,洋泾街道于2013年投入400余万元,建成社区学校“数字化校园”、“智能化社区图书馆”、38个居委学习站点“移动教室”等硬件设施,着力构建数字化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街道探索以门户网站“洋泾学习港”为主体,社区学校“数字化校园”和居委学习站点“移动教室”为支撑,实现学习手段、内容、空间和激励等方面数字化技术的整合,民间达人可自编自拍微课程上传网站,令创意生活的“素材”呈几何数量级增加。例如,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达人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视频讲解与演示,把“怎样做”与“做什么”连贯起来,使垃圾分类工作从“建几个分类箱”的表面,深入到“引导居民自觉实施垃圾分类”。

  实际上,“洋泾学习港”已成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创建的舞台,成为集社区教育、文化、体育、科普、图书等信息为一体的在线学习和交互平台,成为服务社区管理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今,洋泾社区居民能够通过看“微课、微信、微视频”等方式,轻松而便捷地接受新鲜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变“学习港”用户以老年人和青年学生居多的局面,网上课程设置更加讲究交互性,将各种时尚元素融合进去,带动在职青年关注并且参与“学习港”的建设,促进创意社区的发展。

  用多种方式提供创意展示平台

  再好的网上技术,再逼真的数字学习方式,都代替不了人的真实交往,因此洋泾街道并没有放弃现实创意场所的营建。除开政府力推的项目外,洋泾街道更乐意发动民间力量,为社区创意活动“添砖加瓦”。前文提到的徐辰珏,不仅作为地铁工作人员,在本职岗位——辰辰服务站中放置自己制作的环保带,方便附近白领至超市采供物品时使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率,还把环保袋制作方法向身边亲朋好友推广,在其居住的小区内,也有不少居民请她代为制作或是向她请教制作方法,为此徐辰珏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已进行了两次培训。而民间技艺达人张雷从2005年起担任洋泾社区(老年)学校志愿者教师,并于2010年担任指尖技艺达人工作坊指导老师,带领工作坊成员开展各项交流、学习、展示活动,为社区文化艺术修养的提升做出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新视界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圈
   第A18版:动态/文娱圈
   第A19版:文娱圈/动态·评论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专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专版
   第B04版:专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专版
   第B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样本
   第B08版:专访/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2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文创营造社区归属感
创意推动河岸经济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专版B05文创营造社区归属感 2014-12-27 2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