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眼下实在不少。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都让我的视觉厌倦。尤其是那些超长的后宫戏,总是帝王争权夺利、骄奢淫逸,宫妃们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历史的价值观和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被遮蔽殆尽。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历史的确是文学的富矿,里面有太多的思想、文化、人性、哲理的深刻内涵可以挖掘、总结、辨析和借鉴,我们不能让犬儒主义一叶障目。为此,很期盼能有破茧而出的作品问世。
最近翻阅《中国作家》杂志,读了山飒的长篇小说《裸琴》(刊《中国作家》2013年6期),着实有些惊喜。
《裸琴》写的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那段历史。这段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纷繁复杂,朝代像走马灯似的不停更替,官场腐败、尔虞我诈、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但作者却在这样的纷繁里抽丝剥茧,理出头绪,设计了一位士族少妇与一位琴师两条线索来展现这段历史,反映这段历史中人物的坎坷跌宕、变幻莫测的命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人性的变异与交流,从而在战乱和政权交替中,启示出生活的哲理和历史的规律。
少妇与琴师的生活轨迹与命运遭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线。通过这两条线的刻画,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地理景观、民族矛盾、政治沿革、宫廷倾轧、战争灾难、士族生活、民间疾苦,甚至隐士、僧尼、匪盗和文人墨客的命运,还有音乐、绘画等文化艺术,全都囊括了进去。
然而这是两条平行不悖的线:一条是上层的宫廷生活与争斗,另一条是下层百姓的命运。奇怪的是,它们还不在同一时空下——少妇在公元四百多年的宋朝(南北朝时的宋),而琴师则在一百多年后的公元五百多年的陈朝。两者之间维系的纽带是“琴”——一把汉朝时蔡琰用过的古琴,将弹琴的少妇与制琴者(沈风)紧密相连。
不同的时空,两人如何联系?那就只有“魂”了。作者让两人通过对“琴”的痴迷,使他们的灵魂合二而一,于是便有了魂的契合与交流。
这样的契合,这样的交流,看似无厘头,却恰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妨想想,那南北朝的历史,难道不是一直在颠倒重复?一场场残酷的起义、革命与战争,让百姓看似有了希望,而实际上却又重复了一次暴政;甚至这暴政之“暴”,还远超前面那个政权。结果是那么多士兵白白战死,令衰草无边的荒原徒增白骨!
至于那些通过残酷战争夺得政权的贵族将军们,心安理得地与前朝的统治者一样的贪得无厌,一样的暴虐、荒淫。这样的历史周而复始,就像滚滚长河遭到了九曲十八弯,呜咽着无法前进。然而,几百年仍然只是历史的瞬间,长江终究会流入东海。
这就是历史前进的规律,历史的辩证法。从而,它也是《裸琴》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令《裸琴》这部长篇小说艺术上增色的还在于作者“第五维”思维的丰盈——充满形而上的想象思维不但使作品的语言饱满有力度,还让小说饱含着历史和生活的哲理,让读者的思想能长出翅膀,飞翔在生活甚至历史的空间之上去进行自由的思索。山飒少年时代就去了欧洲留学与生活,虽然她总也忘不了生她养她的华夏故土,还在不停地用她的文学创作和绘画艺术演绎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但开阔的视野和独立自由的思维反过来也给她的文学艺术创作插上了翅膀。也许,这就是她的创作总能不断创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