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品蟹的好时节就要结束,再来说说和蟹有关的那些事。九月团脐(雌蟹)佳,金膏(蟹黄)浓腻;十月尖脐(雄蟹)厚,玉脂(蟹油)滑润;此即所谓“九雌十雄”。吴中一带的人吃蟹的方法是将蟹放在水中煮熟,称为“煠(zha)蟹”。《博雅》上说:“煠,瀹也,汤煠也,音牐。”《札朴》上说:“菜入汤曰煠”。由此联想,“大闸蟹”的叫法是否起源于“大煠蟹”?
现在的人卖蟹吃蟹,言必称“阳澄湖蟹”,其实阳澄湖只是太湖下游诸多湖群之一(位于苏州市的东北,横跨昆山与吴县)。
清代文人顾禄在《清嘉录》谈到蟹的时候,并没有对阳澄湖蟹有专门叙述,但对吴中一带蟹的优良品种却多有描述:出产于太湖的“湖蟹”,个大色黄壳软,临冬时雄蟹更加肥美,诗人沈偕赞其曰“肥入江南十月雄”;出产于吴江汾湖的蟹称为“紫须蟹”,个头有超过1斤的,诗人陆游赞其曰“团脐磊落吴江蟹”;出产于昆山蔚州村的蟹称为“蔚迟蟹”,出产于常熟潭塘镇的蟹称为“潭塘蟹”,它们的特征是壳软爪拳缩,俗称“金爪蟹”;这些蟹的生活环境好,都是上品;而生长在小河、浅塘中的蟹就属于下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