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主食是米还是面?
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活习惯。偏好背后,是性格养成,文化塑性。吃米的人群离婚率低于吃面的人群,而一旦在友谊交往中遭到背叛或负面打击,吃面的人群报复性更大于吃米的人群。看似单纯的推测和臆想,实则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推证,所以你我大可对号入座一检真伪。
《科学》杂志早些时候发表了一篇论文,弗吉尼亚大学年轻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托尔赫姆指导的研究表明,水稻是一种挑剔的农作物。因为稻田里需要保持有水,所以要求配套复杂的灌溉系统,每年都需要修筑与疏浚。一个社区的稻农以高度整合的方式进行合作。而麦农则不必如此。小麦只需要降雨,不需要灌溉。种植和收获只耗费水稻一半的工作量,所需的协调与合作也少很多。
论文中的多个专家还特地把测试案例放到了中国北方的小麦种植区和南方的水稻种植区。这两个地区的汉族人被安排参与了一系列任务。比如,他们会被提问:公共汽车、火车和铁轨三者中,哪两个属于同一类?吃面的北方朋友们大多选择公共汽车和火车。而更有全局观的米饭族们则选择火车与铁轨,这两类需要配合运行。综上,水稻食者更倾向于与其他人互相联系、依赖。他们的目标是融入,调整自己,适应别人。而麦子的追捧者则更将自己看做独特、自主的人。这似乎是从两种食材的培育方式上便决定的食者文化。
吃什么,像什么,这大概是食物赋予我们的根深蒂固的后天滋养。纵然今日,意大利面、墨西哥玉米饼、英国炸鱼薯条都可信手拈来,但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这至多是口味的调剂,不可能成为饮食的主旋律。吃多了面包和芝士,上海人是会想念豆腐浆和菜泡饭的。所以,在叫人眼花缭乱的繁华点缀背后,是不容改变的一方土地养一方人的本源。上海人多是稻田里的守望者,于是张开每个人的触角,结成合作交流共赢的爱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