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自由谭~~~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隐居的真假
薛世君
  薛世君

  最近接连在媒体上看到几位“隐士”的故事。比如佛山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树上建了一个“鸟巢”,据说还是“三室一厅”的,在里面生活很是惬意。但他毕竟没有离开都市区。吉林磐石市烟筒山镇南岗村村民李志荣,和妻子在一处山坡上隐居了30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令人刮目相看。

  我记忆中关于“隐居”的启蒙,是经由武侠剧完成的。盖世侠客们惩恶扬善之后,连什么掌门、武林盟主的名利都不要了,携江湖美女归隐山林而去。现在看来,这多少有点道家文化的印记。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恐怕就是隐的至高境界了吧。还有就是“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也是隐入化境的典范。真正的隐,是内心的隔绝尘俗,就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对于“五斗米”和“折腰”之类的凡尘俗事,恐怕也无法做到十足的淡定。

  “隐居”隐得最绝的,当属“终南先生”卢藏,要隐居,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住下来就完了,可人家很会挑地方,专门到皇帝眼皮底下的终南山隐居,隐居之意不在隐。后来终于得偿所愿,被武则天宣召为官。他还劝朋友如法炮制,结果反被讥笑一番,在历史上留下了“终南捷径”的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段时期“拼爹”还不如“拼隐”。

  以隐求仕,最难的是把握“度”。很多隐者“若隐若现”,往往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玩暧昧。姜太公渭水垂钓、诸葛亮南阳躬耕,我看,很大程度上为的是韬光养晦、待价而沽,玩的是求职艺术,把老板胃口吊足了,才能谋个好待遇。找真正的隐居山林者,恐怕是极难的。有杂志专门做专题盘点过近年来的各路隐居大咖,说的其实是一种“逆城市化”风潮,不过住得偏远一些,谈不上真正的“隐”。

  真想隐的话,虽身在闹市也可为人不觉,即传说中的“大隐隐于市”。且让时光倒回到北宋熙宁九年的一天,繁华的金陵城人流如织,几位市民正围在一起高谈阔论、激辩文史话题,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头儿坐在旁边听侃。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一位侃爷抽空漫不经心地问老头儿,你在这里听聚谈,难道也会读书写字么?老头儿点了点头,这哥们儿又问名姓,老头儿拱手说:“姓王名安石。”众人一听,乖乖!退休宰相、文坛巨擘王安石啊,遂无地自容,惶恐羞赧而散。世人都说隐居好,唯有名利忘不了。摆脱浮华,不以名求利,这才叫真“隐”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新民俱乐部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专版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41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42版:广告
   第A43版:新民教育
   第A44版:年终盘点/新民教育
   第A45版:年终盘点/新民教育
   第A4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A4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A48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08版:年度评选/汽车周刊
2014改革步伐开创新年新愿景
怀念“马天民”
水稻与麦
提振当代中国的精气神
四舍五入
隐居的真假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隐居的真假 2014-12-31 2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