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左右的酝酿,新民晚报和上海大剧院强强联手推出的“新民晚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精粹版)于日前拉开帷幕。
六位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的“人气大师”将陆续为新民晚报读者及上海大剧院观众量身定制“精粹版”的讲课内容。读者们观众们有机会在6堂(各90分钟)“浓缩液”课程内,尽情领略凝聚他们心血和智慧的课程精华。此消息传出后,读者反响热烈,300多张门票两天不到即抢购一空。
追溯脉络,来之不易
用吴洁老师自己的话说,他是因为“跳芭蕾的人腿长,跑得快”,所以才“跑在前头”,成为“新民晚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精粹版)的首课讲师。
吴洁老师介绍了芭蕾的起源,萌芽于意大利,随公主“嫁”到法国宫廷,在路易十四手中发扬光大,再传至俄罗斯,诞生了流行至今的大多数重要芭蕾舞作品,然后,又由前苏联传到中国。
中国芭蕾第一代人中的杰出代表有“东方秀兰·邓波儿”之称的胡蓉蓉老师,最开始便是在俄罗斯人开办的私人芭蕾教室中学习。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和之后的上海舞蹈学校,也是由俄罗斯人相帮建成。这“一北一南”两所学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培养芭蕾舞人才的专业机构建立了。之后,在中国诞生了《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两部名剧。
如今,在中国已经形成各种流派、风格迥异的芭蕾剧团。随着芭蕾舞剧的不断引进,观众也可以看到英国皇家、荷兰国家、NDT和瑞士洛桑的贝佳等世界顶尖舞蹈团体的表演。但中国的职业芭蕾舞演员只有400人,职业芭蕾剧团才7个,其中还有几个规模甚小,用吴洁老师的话讲“芭蕾舞演员比中国的国宝熊猫还要珍贵稀缺……”芭蕾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三长一小”,挑选演员
听课中,我们得知,中国的芭蕾发展困难,和对芭蕾舞演员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有密切关系。
吴洁老师说,芭蕾舞演员脸盘要比明星漂亮;身材要符合“三长一小”的标准,即“手长”、“腿长”、“脖子长”以及“脑袋小”;体质要像运动健将,能够储备一晚上表演五六个小时的能量;此外还要有艺术细胞和文学底蕴,能够精准诠释扮演的角色……
“五脚七手”,看懂芭蕾
从路易十四时代起,芭蕾就确立了独特的“规则”。
吴洁老师当场“手把手”教现场观众通过“五个脚位”和“七个手位”看懂芭蕾。
脚跟相靠,保持外开站稳是第一脚位(即“一位”)。保持外开,两脚中间打开,隔一个脚的距离,是“二位”。前脚跟靠着后脚心,靠着脚中间,是“三位”。这“三位”相对容易,是为初学者设定的,职业演员都不用。接下来前脚跟对齐后脚尖,前脚尖对齐后脚跟,保持外开,前后脚打开一个脚的距离,是“四位”。脚跟脚尖相靠,保持外开,是“五位”。看芭蕾时只要看芭蕾舞演员的这五个脚位,是否打开,是否标准,便能知道该演员乃至该团体的水准了。
至于手位,芭蕾有几百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只有七个。这七个手位,也基本涵盖了芭蕾舞演员表演时的上肢运行线路。
吴洁老师亲自演示“五脚七手”,观众“现学现会”,一时间热闹非凡。
之后,吴洁老师又通过《天鹅湖》的视频,结合之前讲述要点,教观众如何鉴赏芭蕾。他讲得头头是道,观众听得频频点头。
借花献佛,赠送舞鞋
在1832年上演的芭蕾舞剧《仙女》中,女主演玛丽·塔奥里妮女士开创性地穿了薄纱裙和足尖鞋,完成了芭蕾舞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这次,吴洁老师将当时同款的薄纱裙带到现场,还“不告而取”了《胡桃夹子》女主演李晨晨的一双芭蕾舞鞋,来辅助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芭蕾服饰变革。
临近讲座结束前,吴洁老师向观众提了两个问题,询问1832年上演的舞剧《仙女》女主角名字以及上海芭蕾舞团的诞生年份。由于他在讲座中提到过这两件事,有两位男性观众立即举手给出答案,也幸运地一人获得了一只李晨晨的芭蕾舞鞋。
吴洁老师的讲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现场表演、视频辅助,加上与观众的频繁互动,使课堂气氛始终活跃,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飞逝而过,令人意犹未尽。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是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新民晚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精粹版)遵循“奉献一流艺术作品、提供一流艺术体验、推广一流艺术教育”的宗旨,秉承“高品质、低票价”的原则,希望能令每位来听讲的艺术爱好者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真正不虚此行。
友情提醒:2015年1月3日没有“新民晚报-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精粹版)课程,烦请各位观众知悉并按照听课证上日期前来听课。
下期课程预告:2015年1月10日新年音乐面面观。主讲人:李严欢。
本文撰稿 陈乐 顾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