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穿梭”之间得以传承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透过美丽的棉纺画卷,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弹花纺线的情景。可时至今日,纺车织机这些古老的工具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使“纺纱织布”这项历经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学校发挥课改基地校的优势,充分挖掘项目组教师的潜能,尝试开发了《纺锦织绣》的校本课程,并以“快乐活动日”为契机,“创智天地、生态乐园”为活动主题,以“走班”形式落实校本课程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纺织的悠久历史,体验纺纱织布这一古老的生产技术,为了让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们一遍遍地教学生如何在过线架、分线器上绕经线;如何用梭子在上下两层经线间穿过……经过数百遍的摸索实践,一块块质朴却凝聚着师生无穷心血的棉布诞生了。这时候,孩子们的雀跃成了老师们最欣喜的收获,而民族自豪感也悄然在他们心间生根开花。
2013年11月26日上午,校“纺锦织绣”工作室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馆”,参加由上海市教委等组织开展的“上海市小学校本课程展评”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用娴熟的纺织技术展示了课程开展的成果,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并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
剪纸,“线条”之间体现魅力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还是虹口区民俗文化“剪纸”艺术教育的试点校,学校将剪纸工艺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将民族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将贯彻落实“两纲”精神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小剪刀”逐步融入学校教育的“大课堂”中,并最终形成校本课程《五彩魔剪》。通过剪纸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剪”的技能,感受到“剪”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剪纸这扇“艺术之门”,发现中国民俗中所隐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剪纸”巧妙地担当起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使命。
如今,“魔剪”创意工作室里的孩子们不仅被邀请到虹口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展示活动中进行表演,他们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还多次在全国、市区获得殊荣。
武术,“步法”之间强身健体
为响应市教委号召,深入实施学生健康成长工程,学校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强身健体教育相结合,自编了《武林炫风》的校本课程,学生通过了解武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步法和拳、掌、勾等手型变化,在华师实小的校园里,“炫风小子”们在增长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在叶薇芳校长的带领下将不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使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在学生的身上得以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在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的校园内扎下坚实的根基,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