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开门征信亟待制度保障
赵志疆
  赵志疆

  1月5日,央行放下“一家独大”的身段,批准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相关准备工作。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将成为央行“开闸”后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8家机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个人信用的重要不必赘言,但一个人的征信情况如何,不仅外人无从得知,就连自己多半也只有在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才会发现征信体系的真实存在。究其原因,传统的征信体系主要由央行搭建,因其数据来源单一,只有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信用卡、银行卡等使用记录,因此无法完整描述个人征信情况。

  然而,维护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央行“一家独大”的信用体系内,不仅个人征信记录残缺不全,其覆盖范围也十分有限——统计资料显示,央行搭建的个人征信体系内,有征信记录的仅有约3.2亿人,不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此为背景,央行此番开门征信无疑颇具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意味着人人都有望获得自己的信用报告。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可能很少与银行打交道,但在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在互联网上留下印记。从网络行为轨迹中进行数据分析,同样可以打造出更加全面的个人征信报告。此番放开的个人征信业务机构中,芝麻信用隶属阿里,深圳前海征信隶属平安集团,两者与腾讯征信组成的“三驾马车”格外引人关注。支付宝实名用户已超过3亿,腾讯QQ月活跃用户超过8亿、微信用户接近5亿,互联网企业大数据的威力可见一斑,再加上平安集团等同样拥有庞大客户群的民营征信机构,随着包罗万象的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健全,公众生活将得以更为方便快捷。

  当然,如何更好地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是此番开门征信无法绕开的话题。早在2005年,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就已经启动立法程序,然而至今未见下文。此番开门征信之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无疑将面对严峻考验——身处大数据时代,拥有数据就意味着拥有商机,如何避免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损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开门征信的关键所在。

  打破传统的央行集中收集个人信息模式之后,民营机构之间的数据流通和交换不可避免,流动起来的个人征信数据不仅更有价值,而且更有风险,仅靠企业的道德自律显然远远不够。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理应得到更为可靠的保障,以开门征信为背景,《个人信息保护法》亟待加快立法步伐。对于央行来说,开门征信显然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监督管理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地产资讯
开门征信亟待制度保障
打破垄断
“让座”之辩
让“初学心态”长相伴
死 角
网络时代的瓦尔登湖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开门征信亟待制度保障 2015-01-08 2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