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陪同一位从外地正式退休回沪的老知青,去其所辖派出所申请办理迁回上海的户口事宜。
我们这批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去外地农村下乡时都不超过二十岁,如今到退休年龄大部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可是,想重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上海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这几年,凡要迁回户口的人都能在派出所拿到一张申报户口的须知。上面所列需要申请人自己去办的各种证明材料有不少。前两年我听延边来的一位老知青讲,他从各部门开出的各种证明竟有二三十页之多。乖乖!我想:光这几十页的书面材料需要当事人跑多少路程?用去多少时间?花费多少开销?说破多少嘴皮?……你满以为这下行了?可不一定。到派出所那里一初审,肯定有不少材料不符合要求。怎么办?对不起,按派出所要求重新去办吧。怎么办?要么回原地重办,或者寄回原地托人帮忙办理。其中还有不少错误或不全是你老资料(档案)里遗留下来的,如今你要原地按上海派出所的要求更改,还不一定会行呢!现在是进入信息时代了,这些核实、审查却都没派上用处;以前那种单位之间的调查回复(公函)也都不搞了。任凭当事人去跑吧。
这种办事方法谈不上效率,是一种浪费,而且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给造假者提供滋生土壤。如果碰到打官腔的,这下就有的“拖”了!
不久前,李克强总理谈到了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必要性,将努力延伸至各民生领域。对此我举双手赞成。在这里,我们期望有关部门对老知青户口迁回的事宜,尽可能提供方便,在办事环节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多做“加法”。让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去外地的老知青们早日安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