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文字游戏 放第三支箭
《朝日新闻》认为,此次转换经援为军援,与之前放宽武器出口禁令、行使集体自卫权可谓异曲同工,是安倍对外政策的第三支箭。
报道指出,日本历届政府一直在经援问题上小心翼翼,从1992年开始,政府开发援助大纲就特别表明“要避免使用在助长国际纷争方面”。2003年小泉纯一郎当政后,也未在经援内容上推翻这一铁则。然而,安倍第二次执政,2013年就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提出,“为了发挥‘积极和平主义’,有必要‘活用’经援资金”。
一向擅长“遣词造句”的安倍,总是利用文字游戏粉饰政治野心,挑动周边国家神经。共同社获悉,日本新安保法核心是将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情况定义为“存亡危机事态”(暂名),并写入《武力攻击事态法》修正案。引入新概念,实际就是要在当日本遭受直接攻击时行使个别自卫权之外,再给行使集体自卫权也加上法律保障。
以援助为名 行军备之实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通过此次修改,日本的对外援助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日本原本的政府开发援助政策主要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日元贷款,帮助它们改善基础设施,同时扩大日本的成套设备出口。然而现在,对外援助加进了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考虑。
《日本经济新闻》称,政府开发援助的首要原则是“基于非军事手段热切追求和平”,政府开发援助政策一度是日本战后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的最大外交工具。它于1954年开始实施,与日本自卫队同龄,却和自卫队一并在安倍的野心下逐渐步入歧途。安倍希望通过对外输出武器,扩大日本军备输出市场,降低日本军购成本。
“安倍的对外援助开始注入了军事因素,开始为日本转变出口武器装备的资金方向提供支持。一方面加大向对日本对外战略有利的国家出口武器,要求相关国家遵守日本规则,限制转让武器装备给第三国;一方面加大刺激国内军工生产,赢得军工企业支持。”刘江永认为,“政府开发援助的质变实际上跟日本解禁出口武器三原则直接相关,也是武器出口政策发生质变的必然产物。”
伪和平主义 终饮鸩止渴
《朝日新闻》认为,安倍此举是要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的影响力较量。刘江永指出,日本一旦走上这条路,就会为战后的和平发展蒙上阴影,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把握好中日关系的大方向,前景非常危险。
“2015年是日本外交的鬼门关。”《日本经济新闻》说,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的外交”,但开展外交、展现对外战略时不仅要有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还要有密切关注各国真正想法的放大镜视角。
刘江永认为,当安倍把军工生产和海外利益链混为一体,越陷越深的对外政策实际上会导致日本更不安全,甚至成为发酵东亚地区矛盾的祸水。伪和平主义下,安倍正在饮鸩止渴。 赵卓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