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钓鱼岛海域,中日海空力量非常集中,中国实施常态化战备巡逻,日本海上自卫队舰机则进行近距离警戒监视,擦枪走火可能性增加。共同社消息,两国此前已就建立无线电联络、在日本防卫省和中国军方高层之间设置热线、召开年会等达成共识。本轮磋商中,双方就通信方式、使用频率及在何级军官间设置热线等进行了具体讨论,争取年内启动上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表示,2007年中日就达成过海上联络机制磋商的共识,并进行了事务级磋商,但管控危机需战略互信,如无此基础,仅靠对方在具体事件中传递的信息,难以判断意图真伪。中美智库去年联合发表研究报告强调,美国和中国及其他国家一道继续在目前缺乏规则的领域中寻求普遍公认的国际准则和指针,如地区海洋关系、网络空间和外层空间等领域。目前中美建立了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中韩也有军事热线,中日建立类似机制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王少普表示,在内外因素推动下,去年APEC会议期间中日达成改善关系的四点共识,就领土争端表示“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以此为基础,中日重启海上联络机制蹉商。
王少普说,磋商虽然启动,但能否顺利完成,根本上还要看两国战略互信的恢复程度。目前安倍内阁的态度令人担忧,没有改变以中国为主要假想敌的方针,防卫大臣重弹早为中国驳斥的“火控雷达照射”事件滥调,继续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若不彻底改变上述态度,任何危机管控机制也管控不了中日关系的恶化,管控不了地区安全环境的恶化。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