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车载着我们在英格兰北部疾驰着。高速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和山丘,时而出现的羊群、牛群和草地一起,在碧蓝的天空和乳白的云彩下,把英伦大地点缀得十分美丽。
车子在一块界碑前停下来了。这里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处,苏格兰旗在界碑上空飘扬。导游说,再过2个多月,9月18日,苏格兰人要举行独立公投。如果大多数人支持独立,那么从英格兰到苏格兰就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了。
到了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市名显然来自于城中的爱丁堡城堡。它拥有“欧洲最美丽城市”之誉,始建于公元6世纪。古朴而繁华的王子大街,一边是花园、一边是大厦。方格子呢裙、苏格兰风笛、爱丁堡大学是它的文化气息,宫殿、教堂、城堡是它的历史写照。耸立在市中心花岗岩上的爱丁堡城堡,古炮阵依然,王宫、军营如故,王冠、权杖犹在,威严地影响了3000多年。围绕这座苏格兰人的神圣城堡,金戈铁马,血风腥雨,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以至于延续到今日,苏格兰人的独立情结依然强烈,这大概就是2014年“9·18”公投事件的历史渊源。公投已经落幕,支持独立票占45%,反独票占55%,即便大英帝国没有因此而分裂,也让首相卡梅伦吓了一跳,女王也如释重负。我此前曾问过在英国生活了20多年的导游赵先生,苏格兰独立能否成功,他肯定地说:不会。并说原因主要是:闹独立主要是有些上层人物的主张,老百姓看主要是否有利于生活,不利生计是不会支持独立的。真是一语中的。当今世界上,凡闹独立的政客们,往往是为了一己之利,有的还希望借此能“黄袍加身”,而老百姓希望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现在,高耸的爱丁堡城堡,不仅继续是苏格兰的象征,而且仍然是联合王国的骄傲。
去丘吉尔庄园参观是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近代史上,首相丘吉尔是个重要人物,因为他是二战时的首相,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元首斯大林并称盟军三巨头。曾在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任英国首相,尤其是40年代作为“战时首相”,被英国人誉为“民族英雄”。
从考文垂出发,2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的丘吉尔庄园。庄园本名为布伦海姆宫,1702年欧洲战争中,丘吉尔公爵一世在巴伐利亚的多瑙河畔布伦海姆一战中,取得了战胜法国的胜利,当时的安妮女王就把这座庄园赐予了他,几经后人修建,花去3000万英镑,建成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宫殿式庄园。丘吉尔说自己在这里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出生和结婚。晚年,他也曾在此常住,人们就把这里叫作丘吉尔庄园。
这座占地28公顷的宫殿式庄园,草地、湖泊、桥梁充满着田园气息,被誉为英国第一豪宅,媲美法兰西凡尔赛宫,藏有大量珍宝、油画、雕刻的殿堂,富丽堂皇。宫殿中的丘吉尔展览馆,记录了丘吉尔的传奇生平。丘吉尔上过军校、从过军,在南非做随军记者时被俘过,后越狱成功。26岁从政,当选英国保守党议员,后加入反对党自由党,担任过商务、内政、海军大臣。参加过一战、二战的丘吉尔,被誉为“预言家、战略家和外交家”。终其一生,最具浓墨重彩的应是爱国主义者和策略大师。
作为战时首相,在纳粹德国每天出动1000架飞机对英空战,每晚出动200架飞机对伦敦进行57天的狂轰滥炸的危难时刻,丘吉尔践行了著名演讲《热血、辛劳、眼泪、汗水》的承诺,带领英国人民坚持战斗,“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希特勒慑于英国人的抗战决心,始终未敢派兵染指英伦大地。
众所周知,丘吉尔是顽固反共分子,但他能在二战关键时期,以高度的政治灵活性从国家利益出发,与共产党执政的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取得了二战胜利。斯大林称其为“百年才出现的一个人物”。1954年,丘吉尔派副首相兼外长出席日内瓦会议,使英国成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同样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高瞻远瞩之举。丘吉尔还是个文学家,所著颇丰。1953年,他所著的《二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足见其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充满文学、哲学的思维。以上这些,也许是丘吉尔庄园吸引世人,成为英国旅游经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