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教育: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华师大人”,并常年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您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收获吗?
戴立益校长:我是92年在“华师大”参加工作的,一直从事着教学和科研工作。今年的8月,来到了华师大二附中。我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础工作的日常性表达,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快乐在课堂,在课堂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能够体会到即兴创作的快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但根本还是教学。
上海第一教育:对于最新的高考改革,您是怎么看的?
戴立益校长: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促进教育公平,我本人对此持赞同态度。上海的“3+3”方案,表面上看是学生对所选科目、考试时间、考试次数的一种选择,但实际上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实现自我认识和自主选择的过程。从基础教育而言,有利于转变以“行政班”为核心要素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从高等教育讲,有利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定位和起点调整,也有利于促进高校专业特色的建设与发展。但改革也面临着考验,比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要不要坚持?会不会加重应试教育,能够减少多少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岐化为从学校到校外的全面的“应试教育”、“应试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改革方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上海第一教育:上海“四大名校”的四位校长现在都是清一色“60后”,而这种“年轻化”的趋势,能带来些什么不同的新气象?
戴立益校长:来到“华师大二附中”校长这个岗位,是“华师大”领导的信任,也是“华师大二附中”师生的信任,同时对我来说更是一副沉甸甸的责任。高中是整个教育的关键点,联系和影响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的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是学生自主决定自己今后道路的关键期;从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而言,学校教育将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对我来说,怎样在二附中发展的新起点上再创辉煌,是机遇也是挑战。
上海第一教育:对于“华二”的将来,您有什么样的规划或者展望吗?
戴立益校长:秉持“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办学传统,紧密依靠广大师生,实现“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愿景,我想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充分享受教育成功的快乐;让“华二”成为世界一流的高中。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