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参加上海一家新闻单位举办的征文大赛,我的征文获得一等奖。
那天下午1时30分在兴国宾馆举行颁奖典礼。主办方发来通知:指定我为获奖代表在会上发言,有上级领导接见和记者采访,务必准时出席。
我的外孙女是那年秋季考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那天上午第一次到金桥校区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原考虑由她父母陪同前往,但在前一天,其父奉命到杭州出差;其母当天学校有课,不能请假。这个护送任务就由我外公来完成。
待我陪外孙女办完手续,把行李送到寝室,又陪她到学校食堂午餐,一看手表已是12时,我说:“你一个人买饭菜就餐行吗?我下午去开会,时间来不及了。”外孙女说:“行。外公,您去吧,您午餐怎么办?”“我自己解决。”说完,就到点心窗口买了两个菜包,一杯豆奶,边走边喝豆奶,直奔校门外的金海路。此时已是12时30分,若乘公交车去兴国宾馆,肯定是迟到了。
我就在马路上招出租车,拦了七八辆都不愿成行。有的说,回来空车损失太大;有的说,兴国宾馆路线不熟悉;有的说,今天金桥地区出租车生意特别好做,有三所大学新生报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心急如焚。这时候,从学校大门口驶来一辆大众出租车,我急忙拦住说:“师傅帮帮忙,我要到兴国宾馆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司机说:“我从上午6时到现在还没吃过东西,我要到便利店买点食物充饥。”我说:“若你不嫌弃的话,我这里有两只菜包,你暂时垫垫饥。”又给他看今天的会议通知。司机见我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态度和善,也动了情说:“看您这位老先生,是个老实人,获得一等奖也不容易,上车吧。”
出租车驶上外环,风驰电掣,奔向延安路高架。我们拉起了家常,他姓林,海门人,技校毕业后,就加入了出租车行业,已有13年驾龄。车经华山路下匝道,直奔兴国宾馆大门。见表1时27分,我也来不及看计价器,就给了司机一百元,又说:“林师傅,车资不够,你给门卫留个条,以后我会补还的。”我急忙拉开车门,向宾馆门卫打了个招呼,直奔会议室。
会议刚开始,主持人在介绍今天参加会议的嘉宾和代表,我悄悄地坐在门口后排的空位上。接着,报社领导讲话,报告征文评审过程及优秀作品的点评……这时候,有位身穿制服的中年人站在门口张望,一见到我就问:“你是张老师?”“是的。”他把一张折叠的纸条给我说:“出租车司机给你的。”
我打开纸条,里面夹着30元钱及一张计价单,纸条上写着:张老师,车资73元,扣除两个菜包3元,余额30元,一并送上。林。
我望着这张纸条,不禁热泪盈眶,这不是钱的代价,而是见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诚信无价。
颁奖以后,我上台发言,还沉浸在刚才乘车的情景中,我忘却了原先准备的发言稿,即兴讲了我来参加会议乘出租车的故事。最后我说:“忘不了这趟乘车的经历,展现了时代风貌的进步!”台下一片掌声。
十日谈
我乘出租车
明日请看《伦敦的出租车师傅》。